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1-17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·研究动态 | 第12-16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及述评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6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金融生态环境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1页 |
·金融生态与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·金融生态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·金融生态环境 | 第18页 |
·评价金融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 | 第18-19页 |
·经济基础 | 第18页 |
·企业诚信 | 第18页 |
·地方金融发展 | 第18-19页 |
·法治环境 | 第19页 |
·诚信文化 | 第19页 |
·社会中介发展 | 第19页 |
·社会保障程度 | 第19页 |
·地方政府公共服务 | 第19页 |
·金融部门独立性 | 第19页 |
·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意义及作用 | 第19-21页 |
·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的需要 | 第19页 |
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| 第19-20页 |
·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需要 | 第20页 |
·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需要 | 第20页 |
·做大做强金融业的需要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陕西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分析 | 第21-27页 |
·陕西省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 | 第21-24页 |
·经济高速发展,良好的经济环境逐步形成 | 第21页 |
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,信用环境得到有效优化 | 第21-22页 |
·建立和完善金融法规,金融司法环境显著改善 | 第22页 |
·加大依法行政力度,高效行政环境正在形成 | 第22页 |
·大力培育中介机构,中介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| 第22-23页 |
·金融改革稳步推进,金融业安全稳定运行 | 第23页 |
·贷款增速超越全国平均水平,“资金洼地”效应显现 | 第23-24页 |
·陕西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 | 第24-25页 |
·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,陕西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发展滞后 | 第24页 |
·金融案件执法效率低下,金融债权面临较大风险 | 第24页 |
·地区信用状况欠佳,信用交易发展缓慢 | 第24页 |
·中介机构实力弱小,中介产品缺乏公信力 | 第24-25页 |
·大众金融意识淡薄,金融知识不够普及 | 第25页 |
·影响陕西省金融生态环境的因素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经济基础较差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经济因素 | 第25页 |
·不良行政行为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制度因素 | 第25-26页 |
·金融法治不健全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法律因素 | 第26页 |
·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缺失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信用因素 | 第26页 |
·中介服务市场缺乏有效监管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市场因素 | 第26-27页 |
第四章 宝鸡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 | 第27-32页 |
·宝鸡市金融生态环境 | 第27-28页 |
·地方经济高速增长,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| 第27页 |
·信贷投放低速增长,金融机构处境尴尬 | 第27页 |
·金融服务空间缩小,与经济发展现状不相适应 | 第27-28页 |
·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带来“双重”效应投融资环境差,风险大 | 第28页 |
·宝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 | 第28-30页 |
·建立组织体系,整合建设力量 | 第28页 |
·强化舆论宣传,凝聚建设力量 | 第28-29页 |
·搭建三大机制,破解“瓶颈”问题 | 第29页 |
·突出诚信建设,培育信用主体 | 第29页 |
·建设征信体系,防范金融风险 | 第29-30页 |
·有益启示 | 第30-32页 |
·明确职责,政府导向是关键 | 第30页 |
·精心策划,人行推动是核心 | 第30-31页 |
·齐抓共管,部门联动是基础 | 第31页 |
·标杆示范,诚信建设是重点 | 第31页 |
·银企互动,实现“双赢”是根本 | 第31-32页 |
第五章 宝鸡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其运用 | 第32-38页 |
·宝鸡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2-35页 |
·设计依据与原则 | 第32页 |
·基本框架与指标构成 | 第32-34页 |
·指标权重 | 第34-35页 |
·宝鸡市辖内县(区)金融生态环境的测评 | 第35-37页 |
·测算方法 | 第35页 |
·测评结果 | 第35-36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结论 | 第37-38页 |
第六章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 | 第38-42页 |
·金融体系自身经营管理的缺陷是造成危机的根源 | 第38-39页 |
·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的不审慎 | 第38页 |
·金融创新过度导致潜在的危机 | 第38页 |
·商业性银行放松风险管理 | 第38-39页 |
·金融监管体系存在重大缺陷 | 第39页 |
·外部环境因素孕育了次贷危机 | 第39-40页 |
·政府履职缺失 | 第39页 |
·法律监管的放松 | 第39页 |
·缺乏诚信的经纪商、中介评级机构的欺诈行为 | 第39-40页 |
·世界性的金融市场将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 | 第40页 |
·对加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金融风险的启示 | 第40-42页 |
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保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 | 第40页 |
·对金融创新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| 第40-41页 |
·加快信用法律体系建设 | 第41页 |
·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| 第41-42页 |
第七章 陕西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| 第42-45页 |
·强化政府部门的统筹组织协调作用 | 第42页 |
·调整经济结构,改善金融生态经济环境 | 第42页 |
·加大司法维权力度,改进金融生态法律环境 | 第42-43页 |
·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,构建完善的金融生态中介环境 | 第43页 |
·培养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,强化金融生态的信用基础 | 第43页 |
·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,优化金融生态信用环境 | 第43-44页 |
·发挥人民银行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参谋和推动作用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