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业基础科学论文--肥料学论文--农家肥料论文--堆肥、沤肥论文

麦秸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、温室气体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一章 引言第11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课题来源第12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农田温室气体的产生及排放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农业管理措施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17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18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1.5 技术路线第19-21页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-27页
    2.1 试验地概况第21页
    2.2 试验设计第21-22页
    2.3 试验开展与田间管理第22页
    2.4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样品的采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样品的测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第24页
    2.5 数据分析第24-27页
第三章 麦秸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第27-35页
    3.1 麦秸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对稻季土壤养分的影响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对麦季土壤养分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3.2 麦秸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3.3 讨论与小结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讨论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本章小结第32-35页
第四章 麦秸还田方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35-45页
    4.1 试验区2014.6~2015.6平均气温和降水概况第36-37页
    4.2 麦秸还田方式对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对稻季甲烷排放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对稻季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对稻季甲烷和氧化亚氮季节排放量和增温潜势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4.3 麦秸还田方式对麦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对麦季甲烷排放的影响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对麦季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对麦季甲烷和氧化亚氮季节排放量和增温潜势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4.4 讨论与小结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讨论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本章小结第42-45页
第五章 麦秸还田方式对稻麦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第45-51页
    5.1 麦秸不同还田方式对周年作物产量的影响第46页
    5.2 麦秸不同还田方式对CH_4和N_2O周年排放量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5.3 麦秸不同还田方式对综合增温潜势及其排放强度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5.4 讨论与小结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讨论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本章小结第49-51页
第六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第51-57页
    6.1 讨论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麦秸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麦秸不同还田方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麦秸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6.2 结论第53-54页
    6.3 创新点第54页
    6.4 不足之处和展望第54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7页
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67-69页
致谢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业废弃物的蚯蚓堆制及蚓肥的应用
下一篇:江苏省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