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4-24页 |
1.1 农业废弃物的产生及危害 | 第14-15页 |
1.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| 第15-16页 |
1.3 蚯蚓堆肥过程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4 蚓肥的物理、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| 第18-19页 |
1.4.1 蚓肥的物理学特性 | 第18页 |
1.4.2 蚓肥的化学特性 | 第18页 |
1.4.3 蚓肥的生物学特性 | 第18-19页 |
1.5 蚓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1.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、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20-24页 |
1.6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1页 |
1.6.2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6.3 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4-34页 |
2.1 堆肥试验 | 第24-28页 |
2.1.1 供试材料 | 第24页 |
2.1.2 试验设计 | 第24-25页 |
2.1.3 样品采集 | 第25-26页 |
2.1.4 测定分析方法 | 第26-27页 |
2.1.5 数据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2 小区试验 | 第28-34页 |
2.2.1 供试材料 | 第28页 |
2.2.2 田间试验基本情况 | 第28页 |
2.2.3 试验设计及具体布置 | 第28-30页 |
2.2.4 样品采集 | 第30页 |
2.2.5 测定方法 | 第30-33页 |
2.2.6 统计分析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不同堆肥处理及物料配比堆肥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研究 | 第34-45页 |
3.1 物料损耗及蚯蚓生物量统计 | 第34-35页 |
3.2 堆肥结束物料化学性质变化 | 第35-37页 |
3.2.1 不同堆肥养分含量比较 | 第35-37页 |
3.2.2 堆肥结束物料纤维素、木质素、DOC、DON含量及pH、EC值变化 | 第37页 |
3.3 堆肥结束物料生物学性质变化 | 第37-39页 |
3.4 堆肥结束物料及蚯蚓重金属含量变化 | 第39-41页 |
3.5 讨论 | 第41-43页 |
3.6 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蚓肥及其与益生菌互作对土壤性状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| 第45-53页 |
4.1 蚓肥和益生菌互作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2 蚓肥和益生菌互作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4.2.1 蚓肥和益生菌互作对番茄风味指标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2.2 蚓肥和益生菌互作对番茄营养指标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3 蚓肥和益生菌互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4.4 讨论 | 第50-51页 |
4.5 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五章 蚓肥及其与益生菌互作对设施番茄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| 第53-62页 |
5.1 土壤线虫总数 | 第53-54页 |
5.2 土壤线虫群落组成 | 第54-57页 |
5.3 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结构 | 第57页 |
5.4 土壤线虫生态指标 | 第57-59页 |
5.5 讨论 | 第59-61页 |
5.6 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蚓肥及其与益生菌互作对土壤性状、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| 第62-68页 |
6.1 蚓肥和益生菌互作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6.2 蚓肥和益生菌互作对菠菜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6.3 蚓肥和益生菌互作对菠菜产量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6.4 蚓肥和益生菌互作对菠菜品质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6.5 讨论 | 第66-67页 |
6.6 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| 第68-72页 |
7.1 全文结论 | 第68-69页 |
7.2 创新点 | 第69页 |
7.3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| 第69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6页 |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