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信贷论文

融资约束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导论第11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相关研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相关研究第17-19页
    1.3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第19-21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21-23页
第二章 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分析第23-31页
    2.1 融资约束与融资能力第23-24页
    2.2 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企业融资约束理论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1 不对称信息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2 优序融资理论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3 代理理论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第27页
    2.3 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理分析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融资成本渠道的作用机理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渠道的作用机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企业生产效率渠道的作用机理第29-31页
第三章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融资现状分析第31-36页
    3.1 企业海外投资项目资金来源第31-32页
    3.2 对外直接投资商业性金融支持体系现状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民营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难以通过银行信贷门槛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国有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更具优势第33-34页
    3.3 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现状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政策性银行海外投资信贷存在一定的政策倾斜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金融政策支持总体不足第34-36页
第四章 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实证分析第36-52页
    4.1 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4.2 计量模型构建第39页
    4.3 数据说明与变量测度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数据说明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变量测度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统计描述第43-45页
    4.4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融资约束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所有制差异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稳健性检验第50-51页
    4.5 实证结论第51-52页
第五章 化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困境的方案探讨:以利用外汇储备为例第52-61页
    5.1 外汇储备现状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外汇储备规模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外汇储备资金的运用第53-54页
    5.2 外汇储备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必要性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可行性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5.3 利用外汇储备设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基金的方案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基金设立方案思路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基金运作机制第58-61页
第六章 化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第61-65页
    6.1 化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困境对策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企业应注重自身融资能力的提升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加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进一步加大民营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支持力度第62-63页
    6.2 配套政策建议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以外汇储备扶优扶强,创造境外需求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优化民营中小企业商业性融资环境第64-65页
结论与展望第65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4页
致谢第74-7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-76页
附件第76-79页
详细摘要第79-87页
文献综述报告第87-9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94-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研究--以川渝地区为例
下一篇: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东北主要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