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TE-A异构网下的移动性管理研究与仿真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论文主要工作 | 第10-11页 |
1.3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异构网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| 第12-31页 |
2.1 LTE-A概述 | 第12-14页 |
2.2 异构小小区网络概述 | 第14-19页 |
2.2.1 异构网简介与部署 | 第14-15页 |
2.2.2 小小区简介 | 第15-19页 |
2.3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| 第19-22页 |
2.3.1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及目标 | 第19-20页 |
2.3.2 功率控制技术 | 第20-21页 |
2.3.3 负载均衡技术 | 第21页 |
2.3.4 节能技术 | 第21-22页 |
2.4 自组织网络的功能 | 第22-23页 |
2.4.1 自规划 | 第22页 |
2.4.2 自配置 | 第22-23页 |
2.4.3 自优化 | 第23页 |
2.4.4 自愈合 | 第23页 |
2.5 双连接技术 | 第23-30页 |
2.5.1 目标场景 | 第23-25页 |
2.5.2 网络结构与协议 | 第25-30页 |
1. 控制平面结构 | 第25-27页 |
2. 用户平面结构 | 第27-28页 |
3. 平面协议栈 | 第28-30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异构网下的移动性管理 | 第31-47页 |
3.1 移动性管理 | 第31-32页 |
3.2 PLMN | 第32-34页 |
3.2.1 PLMN选择的触发 | 第33页 |
3.2.2 可用PLMN的搜索 | 第33页 |
3.2.3 PLMN选择 | 第33-34页 |
3.3 位置注册 | 第34-35页 |
3.4 小区选择 | 第35-37页 |
3.4.1 小区选择的标准 | 第35-36页 |
3.4.2 基于RRC连接释放的小区选择 | 第36-37页 |
3.5 小区重选 | 第37-43页 |
3.5.1 测量规则 | 第38页 |
3.5.2 相邻小区的重选 | 第38-41页 |
1. 平等优先级小区的重选 | 第38-39页 |
2 不平等优先级小区的重选 | 第39-41页 |
3.5.3 速度判断 | 第41-42页 |
3.5.4 速度缩放准则 | 第42-43页 |
3.6 切换 | 第43-45页 |
3.7 小区管理机制 | 第45页 |
3.8 小小区激活/去激活机制 | 第45-46页 |
3.9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一种双连接场景下的节能负载均衡策略 | 第47-61页 |
4.1 负载均衡技术 | 第47页 |
4.2 U/C分离的双连接形式 | 第47-51页 |
4.3 场景描述 | 第51-53页 |
4.4 策略描述 | 第53-54页 |
4.4.1 负载测量 | 第53页 |
4.4.2 小小区能量消耗模型 | 第53-54页 |
4.5 基于指派问题模型 | 第54-55页 |
4.6 具体流程 | 第55-56页 |
4.7 仿真验证 | 第56-60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基于随机阈值偏移的小区重选 | 第61-75页 |
5.1 基于随机阈值偏移的小区重选机制 | 第61-65页 |
5.2 UE随机化测试 | 第65-66页 |
5.3 典型场景 | 第66-74页 |
5.3.1 宏区场景 | 第66-68页 |
5.3.2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68-70页 |
5.3.3 异构网场景 | 第70-72页 |
5.3.4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72-7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