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3 论文来源 | 第12页 |
1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结构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AP发现方法相关研究介绍 | 第14-22页 |
2.1 现有室内定位技术分析 | 第14-20页 |
2.1.1 基于信号强度分析的AP发现方法 | 第14-18页 |
2.1.2 基于特殊硬件的AP发现方法 | 第18-20页 |
2.1.3 基于测量人员的AP发现方法 | 第20页 |
2.2 传感器介绍 | 第20-22页 |
2.2.1 加速度传感器 | 第20-21页 |
2.2.2 气压计 | 第21页 |
2.2.3 方向传感器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AP发现方法算法研究 | 第22-44页 |
3.1 AP位置粗定位及数据预处理方法 | 第22-28页 |
3.1.1 GPS坐标转通用坐标 | 第22-23页 |
3.1.2 周围建筑物轮廓提取方法 | 第23-25页 |
3.1.3 AP所在建筑物确定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1.4 AP室内外区分方法 | 第26-28页 |
3.2 垂直定位方法 | 第28-32页 |
3.2.1 生成空间相异度矩阵 | 第28-30页 |
3.2.2 基于气压计测量的AP拓扑关系矩阵构造方法 | 第30页 |
3.2.3 AP时间转移矩阵构造方法 | 第30-31页 |
3.2.4 AP拓扑关系矩阵的构造方法 | 第31页 |
3.2.5 AP楼层推断方法 | 第31-32页 |
3.3 水平定位方法 | 第32-44页 |
3.3.1 室内初始位置校正 | 第32-35页 |
3.3.2 传感器水平位置轨迹校正 | 第35-37页 |
3.3.3 非基于传感器的水平位置补偿算法 | 第37-41页 |
3.3.4 内隐节点定位方法 | 第41-44页 |
第四章 基于传感器测量的AP发现实验 | 第44-66页 |
4.1 测试环境 | 第44-46页 |
4.2 手机信息 | 第46-47页 |
4.3 传感器场景下的AP发现算法流程图 | 第47页 |
4.4 AP位置粗定位及数据预处理 | 第47-55页 |
4.4.1 GPS坐标转通用坐标 | 第47-50页 |
4.4.2 周围建筑物轮廓提取结果 | 第50-52页 |
4.4.3 AP所在建筑物区分 | 第52-53页 |
4.4.4 室内外AP区分 | 第53页 |
4.4.5 接近测量点检测结果 | 第53-55页 |
4.5 基于传感器的垂直定位方法实验结果 | 第55-61页 |
4.5.1 空间相异度矩阵生成结果 | 第55-58页 |
4.5.2 气压计测量结果及所生成的拓扑关系矩阵 | 第58-59页 |
4.5.3 楼层定位实验结果 | 第59-61页 |
4.6 基于传感器测量的水平定位方法实验 | 第61-66页 |
4.6.1 室内初始位置校正 | 第61-63页 |
4.6.2 水平定位实验结果 | 第63-66页 |
第五章 基于手机场强测量信号的AP发现实验 | 第66-75页 |
5.1 基于手机场强测量信号的AP定位算法流程图 | 第66页 |
5.2 基于信号变化的垂直定位方法实验结果 | 第66-73页 |
5.2.1 一到四层AP垂直定位实验结果 | 第66-69页 |
5.2.2 补充实验:教三一到八楼AP楼层定位结果 | 第69-73页 |
5.3 基于手机场强测量信号的水平定位方法实验结果 | 第73-75页 |
5.3.1 AP相对位置识别 | 第73页 |
5.3.2 基于信号的水平位置补偿结果 | 第73-7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6.1 论文研究成果总结 | 第75-76页 |
6.2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缩略语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