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综述 | 第15-19页 |
1.2.1 国外休闲旅游房地产的研究状况 | 第15页 |
1.2.2 国内休闲旅游房地产的研究状况 | 第15-18页 |
1.2.3 研究综述的评论 | 第18-19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20-23页 |
1.4.1 研究内容的界定 | 第20-21页 |
1.4.2 研究框架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辨析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3-35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厘定 | 第23-28页 |
2.1.1 休闲旅游房地产相关概念辨析 | 第23-25页 |
2.1.2 休闲旅游房地产市场 | 第25-26页 |
2.1.3 休闲旅游房地产产品 | 第26-28页 |
2.2 休闲旅游房地产的特征 | 第28-30页 |
2.2.1 与传统城市住宅房地产相比 | 第28-29页 |
2.2.2 与传统的旅游物业相比 | 第29-30页 |
2.3 休闲旅游房地产开发相关理论基础 | 第30-33页 |
2.3.1 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3.2 基于需求结构高级化理论的分析 | 第31-3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滇中旅游区休闲旅游房地产的总体情况 | 第35-59页 |
3.1 滇中休闲旅游房地产的开发现状 | 第35-36页 |
3.2 案例分析 | 第36-52页 |
3.2.1 案例一 阳宗海华侨城(主题+度假) | 第36-40页 |
3.2.2 案例二 嵩明中信嘉丽泽(湿地+运动) | 第40-44页 |
3.2.3 案例三 安宁温泉山谷(温泉养生) | 第44-46页 |
3.2.4 案例四 抚仙湖太阳山(休闲度假) | 第46-49页 |
3.2.5 案例五 楚雄彝人古镇(民族+商业) | 第49-51页 |
3.2.6 案例小结 | 第51-52页 |
3.3 滇中旅游区休闲旅游房地产的类型划分及开发模式 | 第52-57页 |
3.3.1 按照与主城区的空间区位特征分类及其开发模式 | 第52-54页 |
3.3.2 按照资源依托类型分类及其开发模式 | 第54-56页 |
3.3.3 按照产品主题特征分类及其开发模式 | 第56-57页 |
3.4 滇中旅游区休闲旅游房地产的总体特征及评价 | 第57-58页 |
3.4.1 总体特征 | 第57-58页 |
3.4.2 总体评价 | 第5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滇中旅游区休闲旅游房地产的市场定位研究 | 第59-79页 |
4.1 休闲旅游房地产市场定位的影响因素 | 第59-60页 |
4.2 滇中旅游区休闲旅游房地产宏观发展条件研究 | 第60-65页 |
4.2.1 区位及交通条件 | 第60-61页 |
4.2.2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| 第61页 |
4.2.3 旅游资源特征 | 第61-65页 |
4.2.4 休闲行为特征 | 第65页 |
4.3 滇中旅游区休闲旅游房地产市场研究 | 第65-69页 |
4.3.1 休闲旅游市场分析 | 第65-67页 |
4.3.2 房地产市场分析 | 第67-69页 |
4.4 滇中旅游区休闲旅游房地产客群特征研究 | 第69-75页 |
4.4.1 客户基本特征 | 第70-71页 |
4.4.2 休闲度假特征 | 第71页 |
4.4.3 资源类型偏好 | 第71-72页 |
4.4.4 产品类型及价格偏好 | 第72-73页 |
4.4.5 休闲社交活动偏好 | 第73-74页 |
4.4.6 客群特征小结 | 第74-75页 |
4.5 滇中旅游区休闲旅游房地产市场的目标定位 | 第75-78页 |
4.5.1 总体定位 | 第75-77页 |
4.5.2 分区定位 | 第77-78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五章 滇中旅游区休闲旅游房地产的产品设计研究 | 第79-117页 |
5.1 “他山之石”——成功案例启示 | 第79-84页 |
5.1.1 案例一:美国seaside旅游小镇 | 第79-82页 |
5.1.2 案例二:日本豪斯登堡 | 第82-84页 |
5.2 休闲旅游房地产产品设计框架构建 | 第84-87页 |
5.3 总体策划层面的产品设计 | 第87-92页 |
5.3.1 产品的主题策划 | 第87-90页 |
5.3.2 产品的组合与配比 | 第90-92页 |
5.4 社区层面的产品设计 | 第92-106页 |
5.4.1 主题功能布局 | 第92-94页 |
5.4.2 空间形态组织 | 第94-98页 |
5.4.3 道路交通规划 | 第98-102页 |
5.4.4 服务设施配套 | 第102-103页 |
5.4.5 景观空间设计 | 第103-106页 |
5.5 建筑层面的产品设计 | 第106-116页 |
5.5.1 住宅产品的设计 | 第107-111页 |
5.5.2 配套产品的设计 | 第111-116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16-117页 |
第六章 实证研究——昆明玉龙湾运动休闲主题社区 | 第117-155页 |
6.1 项目简介 | 第117-119页 |
6.1.1 区位与交通 | 第117-118页 |
6.1.2 相关规划支撑 | 第118-119页 |
6.2 场地要素及发展条件分析 | 第119-122页 |
6.2.1 场地现状分析 | 第119-120页 |
6.2.2 旅游资源分析 | 第120-121页 |
6.2.3 用地适宜性评价 | 第121页 |
6.2.4 项目SWOT分析 | 第121-122页 |
6.3 产品设计方案 | 第122-133页 |
6.3.1 规划理念与目标定位 | 第122-124页 |
6.3.2 规划结构 | 第124-125页 |
6.3.3 主题分区 | 第125-129页 |
6.3.4 道路交通规划 | 第129-130页 |
6.3.5 休闲空间设计 | 第130页 |
6.3.6 住宅产品设计 | 第130-132页 |
6.3.7 配套产品设计 | 第132-133页 |
6.4 市场定位评析 | 第133-137页 |
6.4.1 旅游市场定位 | 第133-135页 |
6.4.2 房地产市场定位 | 第135-137页 |
6.5 产品设计评析 | 第137-139页 |
6.5.1 总体策划层面 | 第137页 |
6.5.2 社区层面 | 第137-139页 |
6.5.3 建筑层面 | 第139页 |
6.6 方案优化与总结 | 第139-154页 |
6.6.1 战略层面的优化策略 | 第139-142页 |
6.6.2 北部核心公园片区的方案优化 | 第142-150页 |
6.6.3 住宅与配套的优化策略 | 第150-154页 |
6.7 本章小结 | 第154-155页 |
第七章 结语 | 第155-159页 |
7.1 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155-156页 |
7.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56页 |
7.3 问题与展望 | 第156-159页 |
致谢 | 第159-1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1-165页 |
附录A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165-167页 |
附录B:图片索引 | 第167-173页 |
附录C1:滇中旅游区休闲旅游房地产调查问卷(游客) | 第173-175页 |
附录C2:滇中旅游区休闲旅游房地产调查问卷(已置业客户) | 第175-177页 |
附录C3:滇中旅游区休闲旅游房地产调查问卷(潜在购房客户) | 第177-1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