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纵向阻抗的双端量故障测距算法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1.2 高压线路故障测距算法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1 故障分析法 | 第10页 |
1.2.2 行波法 | 第10页 |
1.2.3 智能测距算法 | 第10-11页 |
1.2.4 各种测距方法的对比分析 | 第11页 |
1.3 输电线路的短路故障类型和对故障测距的要求 | 第11-13页 |
1.3.1 输电线路短路故障类型 | 第11-12页 |
1.3.2 对故障测距的基本要求 | 第12-13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3-15页 |
2 现有故障分析法测距原理简介 | 第15-27页 |
2.1 三种双端量故障测距算法原理 | 第15-23页 |
2.1.1 两端电流、一端电压法 | 第15-17页 |
2.1.2 基于双端同步电压相量的故障测距新算法 | 第17-20页 |
2.1.3 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故障测距算法 | 第20-23页 |
2.2 现有双端量故障测距算法总结 | 第23-24页 |
2.2.1 现有双端量故障测距算法存在的问题 | 第23页 |
2.2.2 影响双端测距的因素 | 第23-24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4-27页 |
3 集中参数线路模型下的双端量故障测距新算法 | 第27-35页 |
3.1 单相线路模型下的双端量故障测距新算法 | 第27-29页 |
3.2 三相线路模型下的双端量故障测距新算法 | 第29-32页 |
3.3 算法的特性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4 长线路分布电容对新算法的影响及对策 | 第35-47页 |
4.1 高压输电线路模型的建立 | 第35页 |
4.2 基于π型线路模型的故障测距算法 | 第35-37页 |
4.3 修正线路参数后的故障测距算法 | 第37-42页 |
4.3.1 算法的基本原理 | 第38-39页 |
4.3.2 线路参数计算及修正 | 第39-42页 |
4.4 求解故障距离 | 第42-43页 |
4.5 并联电抗器对该双端量故障测距算法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5 仿真与验证 | 第47-57页 |
5.1 仿真软件介绍 | 第47页 |
5.1.1 ATP-EMTP软件 | 第47页 |
5.1.2 MATLAB软件 | 第47页 |
5.2 仿真模型的构建和主要参数的设置 | 第47-55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6.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6.1 结论 | 第57页 |
6.2 展望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 | 第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