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的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1 校园规划及建筑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南湖校区的相关研究 | 第14页 |
1.2.3 相关研究的空白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的内容与基本框架 | 第15-18页 |
1.3.1 研究的内容 | 第15-17页 |
1.3.2 研究的基本框架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的方法与基本路线 | 第18-19页 |
1.4.1 研究的方法 | 第18页 |
1.4.2 研究的基本路线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东北大学校园迁徙与南湖校区创建 | 第19-31页 |
2.1 东北大学创建与迁徙历程 | 第19-24页 |
2.1.1 奉天建校 | 第19-20页 |
2.1.2 逃亡北平 | 第20-21页 |
2.1.3 辗转西安、四川 | 第21-23页 |
2.1.4 回迁沈阳 | 第23-24页 |
2.2 南湖校区之前的校区规划与建筑 | 第24-31页 |
2.2.1 东北大学沈阳北陵校区规划 | 第24-28页 |
2.2.2 流亡中的东北大学校区 | 第28-31页 |
第3章 南湖校区校园规划解析 | 第31-48页 |
3.1 南湖校区的规划背景与选址 | 第31-32页 |
3.1.1 南湖校区的规划背景 | 第31-32页 |
3.1.2 南湖校区的选址 | 第32页 |
3.2 南湖校区的校园规划思想 | 第32-38页 |
3.2.1 南湖校区校园规划师 | 第32-34页 |
3.2.2 南湖校区规划的思想理念 | 第34-36页 |
3.2.3 南湖校区规划的历史传承 | 第36-38页 |
3.3 南湖校区校园规划特征与分析 | 第38-48页 |
3.3.1 南湖校区校园规划 | 第38-39页 |
3.3.2 南湖校区规划的分析 | 第39-45页 |
3.3.3 南湖校区规划的特征 | 第45-48页 |
第4章 南湖校区历史建筑设计分析 | 第48-76页 |
4.1 中国近代学校建筑建设概要 | 第48页 |
4.2 南湖校区历史建筑的建设背景 | 第48-53页 |
4.2.1 南湖校区历史建筑建设所处时代国内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背景 | 第49-50页 |
4.2.2 南湖校区历史建筑建设所处时代的国内建筑发展 | 第50-52页 |
4.2.3 南湖校区历史建筑建设所处时代的沈阳市的建筑发展 | 第52-53页 |
4.3 南湖校区历史建筑的建设 | 第53-62页 |
4.3.1 不同时期的南湖校区历史建筑建设 | 第53-55页 |
4.3.2 四大馆建筑的建设 | 第55-57页 |
4.3.3 设计四大馆建筑的建筑师 | 第57-62页 |
4.4 南湖校区历史建筑设计分析 | 第62-73页 |
4.4.1 空间布局 | 第62-64页 |
4.4.2 平面布局 | 第64-65页 |
4.4.3 形体构成 | 第65-66页 |
4.4.4 立面构成 | 第66-67页 |
4.4.5 色彩与材料分析 | 第67-68页 |
4.4.6 结构与材料 | 第68页 |
4.4.7 装饰风格 | 第68-72页 |
4.4.8 细节分析 | 第72-73页 |
4.5 南湖校区历史建筑的特点 | 第73-76页 |
4.5.1 现代主义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样式相结合 | 第73-74页 |
4.5.2 建筑空间层次丰富 | 第74-75页 |
4.5.3 设计过程的创新与建筑结构、材料的领先 | 第75-76页 |
第5章 南湖校区校园规划和历史建筑的价值与影响 | 第76-87页 |
5.1 南湖校区校园规划与历史建筑现状 | 第76-79页 |
5.1.1 校园规划现状 | 第76-77页 |
5.1.2 校园历史建筑现状 | 第77页 |
5.1.3 校园内景观现状 | 第77-79页 |
5.2 南湖校区校园规划与历史建筑价值 | 第79-82页 |
5.2.1 历史价值 | 第79-81页 |
5.2.2 文化价值 | 第81-82页 |
5.2.3 艺术价值 | 第82页 |
5.3 南湖校区校园规划和历史建筑影响 | 第82-83页 |
5.4 南湖校区校园格局保存与更新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建议 | 第83-85页 |
5.4.1 南湖校区校园格局的保存与更新建议 | 第83-85页 |
5.4.2 南湖校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建议 | 第85页 |
5.5 小结 | 第85-87页 |
结论 | 第87-88页 |
附录 | 第88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