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结构论文

带转换层高层转换构件设计及抗震性能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课题内容第9页
    1.2 课题研究意义与工程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第10-11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的撰思路第11页
    1.5 转换层类型及适用情况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转换层的定义及作用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转换层类型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梁式转换层及适用情况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厚板转换层及适用情况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5 桁架转换层及适用情况第14-17页
第二章 转换层建模及设计第17-43页
    2.1 转换层建模及受力分析第17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梁式转换层建模方式及受力分析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厚板转换层建模方式及受力分析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桁架转换层建模方式及受力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2.2 转换构件设计第26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转换梁设计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转换厚板设计第28-43页
第三章 抗震性能研究理论及方法第43-49页
    3.1 抗震性能研究理论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地震的成因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地震波、震级和烈度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抗震设计基本要求第45-46页
    3.2 常用抗震性能研究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3.3 小结第47-49页
第四章 反应谱计算第49-57页
    4.1 反应谱弹性计算方法第49页
    4.2 不同转换层反应谱计算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楼层剪力对比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反应谱层间位移角对比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4-57页
第五章 静力弹塑性分析(push-over)第57-75页
    5.1 静力弹塑性计算方法(push-over)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基本原理与假定第57-58页
    5.2 不同转换层静力弹塑性计算(Push-over)第58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基于Midas Buliding的Push-over实现步骤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梁式转换层Push-over计算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厚板转换层Push-over计算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69-73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73-75页
第六章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第75-91页
    6.1 动力弹塑性时程计算方法第75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地震波选取第75-8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本构关系(滞回模型)第81-84页
    6.2 梁式转换模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第84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基于MIDAS Building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第84-90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90-91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1-93页
    7.1 本论文主要结论第91-92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92页
    7.3 本论文不足之处第92-93页
参考文献第93-97页
致谢第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某复杂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
下一篇:白云机场扩建交控中心大型乔木--结构树池节点力学性能研究及其风振动力响应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