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建构和社会影响敏感度对冲动性购买的影响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现实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1.2 理论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内容与研究流程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7-32页 |
2.1 自我建构 | 第17-21页 |
2.1.1 自我建构的内涵 | 第17页 |
2.1.2 自我建构的类型 | 第17-19页 |
2.1.3 自我建构的测量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1.4 自我建构与消费者行为 | 第20-21页 |
2.2 社会影响理论 | 第21-25页 |
2.2.1 参照群体 | 第22-23页 |
2.2.2 社会影响的维度及其测量 | 第23页 |
2.2.3 社会影响的途径 | 第23-24页 |
2.2.4 社会影响差异研究 | 第24-25页 |
2.3 冲动性购买 | 第25-32页 |
2.3.1 冲动性购买的内涵 | 第25-27页 |
2.3.2 冲动性购买的影响因素 | 第27-30页 |
2.3.3 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内在机制 | 第30-32页 |
第3章 研究设计 | 第32-40页 |
3.1 自我建构影响冲动性购买的机理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1.1 自我建构与有人陪同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 | 第32-33页 |
3.1.2 社会影响敏感度的中间路径作用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| 第34-35页 |
3.2.1 理论模型的构建 | 第34页 |
3.2.2 研究假设的提出 | 第34-35页 |
3.3 问卷设计 | 第35-37页 |
3.3.1 设计流程 | 第35页 |
3.3.2 问卷结构 | 第35-36页 |
3.3.3 计量尺度 | 第36-37页 |
3.4 调查设计 | 第37页 |
3.5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37-40页 |
3.5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7页 |
3.5.2 信度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5.3 效度分析 | 第38页 |
3.5.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| 第38-40页 |
第4章 数据分析 | 第40-58页 |
4.1 同源偏差检验 | 第40页 |
4.2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3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| 第41-46页 |
4.3.1 冲动性购买量表的检验 | 第41-42页 |
4.3.2 社会影响敏感度量表的检验 | 第42-44页 |
4.3.3 自我建构量表的检验 | 第44-46页 |
4.4 背景变量的影响分析 | 第46-48页 |
4.4.1 性别对各个变量的影响 | 第47页 |
4.4.2 每月生活费对各个变量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5 研究假设检验 | 第48-58页 |
4.5.1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5.2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| 第49页 |
4.5.3 研究模型的评价 | 第49-51页 |
4.5.4 研究模型的假设检验 | 第51-55页 |
4.5.5 研究假设分析结果与讨论 | 第55-58页 |
结论 | 第58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8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8-69页 |
附录B 问卷调查 | 第69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