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(一)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2.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3.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| 第13-14页 |
(三) 研究方法、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| 第14-16页 |
1.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2. 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3.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一、理论阐述:理论基础和工具框架分析 | 第16-22页 |
(一) 公共服务与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| 第16-17页 |
1. 公共服务 | 第16页 |
2. 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| 第16-17页 |
(二) 多中心治理的释义 | 第17-19页 |
1. “多中心”内涵 | 第17-18页 |
2. 治理的兴起与内涵 | 第18页 |
3. “多中心治理”的含义 | 第18-19页 |
(三) 多中心治理的特征 | 第19-20页 |
1. 多中心治理首先体现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| 第19页 |
2. 多中心治理其次体现在权力运行的多向度 | 第19-20页 |
3. 多中心治理主要指责任的分担 | 第20页 |
(四) 多中心治理的作用 | 第20-22页 |
二、现状描述:湖北省钟祥市农村孤寡老人养老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| 第22-31页 |
(一) 研究对象主体—某村孤寡老人养老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| 第22-25页 |
1. 某村孤寡老人养老现状 | 第22-23页 |
2. 某村养老公共服务中互助养老服务现状 | 第23-24页 |
3. 某村养老公共服务中养老机构现状 | 第24页 |
4. 某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 | 第24-25页 |
(二) 湖北省钟祥市某村孤寡老人情况调查 | 第25-28页 |
1、数据收集 | 第25-26页 |
2、调查地区概况 | 第26页 |
3、调查结果的分析 | 第26-28页 |
(三) 孤寡老人养老的需求影响因素 | 第28-31页 |
1. 生存需求的影响因素 | 第28页 |
2. 安全需求的影响因素 | 第28页 |
3. 情感和爱的需求的影响因素 | 第28-29页 |
4. 尊重需求的影响因素 | 第29页 |
5. 自我实现需求的影响因素 | 第29-31页 |
三、农村孤寡老人养老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与原因分析 | 第31-36页 |
(一) 孤寡老人养老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3页 |
1. 供给主体数量缺乏、供给能力不均 | 第31-32页 |
2. 公共服务供给的单向性、缺乏双向互动 | 第32-33页 |
3. 供给权利和责任不明,导致工作推进缓慢 | 第33页 |
(二) 农村孤寡老人养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| 第33-36页 |
1. 城乡二元结构的“城市偏向”致使供给程度低下 | 第33-34页 |
2. 政府角色不明抑制了其他供给主体的发展 | 第34页 |
3. 自上而下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忽略了供给对象需求 | 第34页 |
4. 社会化市场化权责不明,导致服务供给缺乏信心与动力 | 第34-35页 |
5. 农民自主权利意识淡薄加剧供需矛盾 | 第35-36页 |
四、路径探讨: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平衡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 | 第36-41页 |
(一) 政府主导 | 第36-37页 |
1. 定位明确,充分发挥表率与引导作用 | 第36页 |
2. 建立规范的双向回馈机制,快速锁定消费者的需求 | 第36-37页 |
3. 拓展以财政为主体的资金供给方式 | 第37页 |
4. 其它公共服务主体需要制度规则的支持 | 第37页 |
(二) 社会的协同 | 第37-38页 |
1. 民办非企业的养老机构 | 第38页 |
2. 慈善养老 | 第38页 |
(三) 市场优化 | 第38-39页 |
1. 农村企业式养老模式 | 第38-39页 |
2. 农村消费养老模式 | 第39页 |
3. 保险公司和农村养老的结合与发展 | 第39页 |
(四) 村民参与 | 第39-41页 |
1. 孤寡老人要转变养老思想 | 第39-40页 |
2. 村民乡邻营造有利于老人养老的农村生活环境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