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0-11页 |
1 引言 | 第12-18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1 国外扎穴播种机发展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内扎穴播种机发展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4 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1.5 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2 扎穴式精播机整机设计 | 第18-28页 |
2.1 扎穴式玉米精播机设计指标 | 第18-20页 |
2.1.1 东北地区玉米垄作种植模式的基础参数的确定 | 第18-19页 |
2.1.2 农艺要求 | 第19-20页 |
2.1.3 设计要求 | 第20页 |
2.2 整机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| 第20-22页 |
2.3 主要技术参数 | 第22页 |
2.4 主要参数确定 | 第22-23页 |
2.4.1 基本参数 | 第22-23页 |
2.4.2 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 | 第23页 |
2.5 传动设计 | 第23-25页 |
2.6 扎穴轨迹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7 小结 | 第27-28页 |
3 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| 第28-47页 |
3.1 扎穴机构设计 | 第28-33页 |
3.1.1 扎穴机构组成 | 第28-30页 |
3.1.2 成穴器的设计 | 第30-32页 |
3.1.3 开合销机器安装位置 | 第32-33页 |
3.1.4 扎穴机构虚拟装配及干涉检查 | 第33页 |
3.2 排种排肥机构的设计 | 第33-34页 |
3.3 排种排肥机构与扎穴机构的配合 | 第34-35页 |
3.4 扎穴机构运动学仿真分析 | 第35-39页 |
3.4.1 扎穴机构模型的建立 | 第35-37页 |
3.4.2 模型仿真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5 扎穴式玉米精播机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| 第39-44页 |
3.5.1 扎穴鸭嘴静力学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5.2 机架模态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6 加工与装配 | 第44-45页 |
3.7 小结 | 第45-47页 |
4 成穴器鸭嘴的优化设计 | 第47-60页 |
4.1 穴口长度理论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2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8-49页 |
4.2.1 实验材料 | 第48页 |
4.2.2 试验指标 | 第48页 |
4.2.3 试验方法 | 第48-49页 |
4.3 试验设备与仪器 | 第49-50页 |
4.3.1 试验台结构和技术参数 | 第49-50页 |
4.3.2 试验仪器 | 第50页 |
4.4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4页 |
4.4.1 试验方案及结果 | 第50-51页 |
4.4.2 因素对穴孔长度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4.3 因素对穴孔宽度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4.4 因素对穴距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4.5 交互作用分析 | 第54-58页 |
4.5.1 交互因素对穴孔长度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4.5.2 交互因素对穴孔宽度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4.5.3 交互因素对穴距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4.6 优化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7 小结 | 第59-60页 |
5 样机性能检测 | 第60-62页 |
5.1 检测条件 | 第60页 |
5.2 各项指标测试结果 | 第60-61页 |
5.3 小结 | 第61-62页 |
6 结论与讨论 | 第62-64页 |
6.1 结论 | 第62-63页 |
6.2 讨论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