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2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开孔沉箱结构水动力研究概况 | 第11-19页 |
1.2.1 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| 第11-16页 |
1.2.2 理论解析及数值求解研究概况 | 第16-19页 |
1.3 冲击压力的研究概况 | 第19-28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| 第28-29页 |
2 不规则波模型试验概况 | 第29-39页 |
2.1 模型相似准则 | 第29-30页 |
2.2 试验设备及仪器 | 第30-31页 |
2.3 试验模型 | 第31-32页 |
2.4 浪高仪及点压力计的布置 | 第32-33页 |
2.4.1 浪高仪的布置 | 第32-33页 |
2.4.2 点压力计的布置及对结构受力部位的分区 | 第33页 |
2.5 试验波浪要素 | 第33-36页 |
2.6 试验方法 | 第36-38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3 多室局部开孔沉箱反射系数的试验结果 | 第39-51页 |
3.1 反射系数的计算方法 | 第39-42页 |
3.2 反射系数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| 第42-46页 |
3.2.1 反射系数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表达形式 | 第42-43页 |
3.2.2 相对消浪室宽度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2.3 相对水深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2.4 相对消浪室顶板高度的影响 | 第46页 |
3.3 考虑潮位变动的综合反射系数 | 第46-5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4 多室局部开孔沉箱冲击压力特性的研究 | 第51-69页 |
4.1 冲击压力的特征 | 第51-56页 |
4.1.1 典型压力过程线 | 第51-55页 |
4.1.2 负压的出现 | 第55-56页 |
4.2 各区域较大冲击压力频次的位置分布 | 第56-59页 |
4.3 各区域最大压力包络的位置分布 | 第59-62页 |
4.4 各区域最大压力包络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 | 第62-67页 |
4.4.1 相对消浪室宽度的影响 | 第62-65页 |
4.4.2 相对水深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结论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8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