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型海洋平台上部组块起升方案设计关键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起升技术发展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起升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5 本文内容安排 | 第15-17页 |
2 起升技术在大型海洋平台建造领域中的应用 | 第17-38页 |
2.1 主流起升技术原理 | 第17-23页 |
2.1.1 提升技术 | 第17-21页 |
2.1.2 顶升技术 | 第21-23页 |
2.2 提升技术的应用 | 第23-31页 |
2.2.1 两侧提升技术 | 第24-26页 |
2.2.2 两侧加月池提升技术 | 第26-28页 |
2.2.3 四周加月池提升技术 | 第28-30页 |
2.2.4 提升技术现状总结 | 第30-31页 |
2.3 顶升技术的应用 | 第31-34页 |
2.3.1 直接顶升技术 | 第31-33页 |
2.3.2 类顶升技术 | 第33-34页 |
2.3.3 顶升技术现状总结 | 第34页 |
2.4 起升技术总结 | 第34-3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3 起升方案设计关键技术 | 第38-67页 |
3.1 起升方案流程设计 | 第38页 |
3.2 起升方案布置设计 | 第38-43页 |
3.2.1 提升吊点布置设计 | 第40-41页 |
3.2.2 提升加强构件设计 | 第41-42页 |
3.2.3 顶升接触点布置设计和结构加强 | 第42-43页 |
3.3 起升载荷计算分析方法 | 第43-46页 |
3.3.1 计算上部组块的重量及重心位置 | 第43页 |
3.3.2 上部组块有限元模型 | 第43-44页 |
3.3.3 计算有限元模型的结构重量 | 第44页 |
3.3.4 计算有限元模型以外的其余重量 | 第44-46页 |
3.3.5 根据设备位置定义边界约束 | 第46页 |
3.4 提升塔架形式及固定方式 | 第46-48页 |
3.4.1 提升塔架的形式 | 第46-47页 |
3.4.2 塔架固定方式 | 第47-48页 |
3.5 实际案例方案设计 | 第48-66页 |
3.5.1 平台信息 | 第48-51页 |
3.5.2 方案流程设计 | 第51-58页 |
3.5.3 案例起升方案布置设计 | 第58-61页 |
3.5.4 案例提升载荷计算分析 | 第61-64页 |
3.5.5 案例设备选择 | 第64-6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4 起升方案综合安全评估 | 第67-76页 |
4.1 危险识别 | 第67-71页 |
4.1.1 危险类别 | 第68页 |
4.1.2 危险识别方法 | 第68-71页 |
4.2 风险分析 | 第71-72页 |
4.2.1 风险评估 | 第71-72页 |
4.2.2 风险控制方案 | 第72页 |
4.3 多方案风险对比分析 | 第72-75页 |
4.3.1 多方案危险因素分析 | 第72-74页 |
4.3.2 多方案风险分析 | 第74-7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5 起升方案综合技术经济安全分析 | 第76-88页 |
5.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起升方案指标评价 | 第76-80页 |
5.1.1 起升方案模糊判断方法 | 第76-78页 |
5.1.2 起升方案技术指标 | 第78-79页 |
5.1.3 起升方案经济指标 | 第79-80页 |
5.1.4 起升方案安全指标 | 第80页 |
5.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判断 | 第80-81页 |
5.2.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| 第80-81页 |
5.2.2 起升方案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81页 |
5.3 起升方案例证分析 | 第81-85页 |
5.3.1 备选起升方案信息 | 第81-82页 |
5.3.2 方案指标模糊判断 | 第82-84页 |
5.3.3 指标权重计算 | 第84页 |
5.3.4 综合对比结果及其分析 | 第84-85页 |
5.4 起升方案综合评价程序开发 | 第85-87页 |
5.4.1 综合对比程序概述 | 第85页 |
5.4.2 程序模块介绍 | 第85-8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88-90页 |
6.1 总结 | 第88-89页 |
6.2 展望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93-94页 |
致谢 | 第94-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