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炮制、制剂论文--剂型论文

鸦胆子油自乳化制剂的制备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鸦胆子油的研究概述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鸦胆子的化学成分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含量测定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药理学研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临床应用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剂型研究第12页
    1.2 自乳化给药系统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SEDDS的机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SEDDS的处方研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影响SEDDS吸收的理化因素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SEDDS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机理第14页
    1.3 课题意义第14页
    1.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4-16页
第2章 鸦胆子油自乳化液体硬胶囊的制备第16-34页
    2.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仪器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材料第16页
    2.2 自乳化处方筛选第1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乳化剂的选择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助乳化剂的选择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处方优化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处方的确定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鸦胆子油SEDDS的制备第29页
    2.3 影响自乳化效率的因素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温度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分散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稀释介质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溶液体积第31-32页
    2.4 鸦胆子油自乳化液体硬胶囊的制备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硬胶囊剂的封口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鸦胆子油自乳化液体硬胶囊的制备第32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2-34页
第3章 鸦胆子油自乳化液体硬胶囊的质量评价及稳定性考察第34-48页
    3.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仪器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材料第34页
    3.2 质量评价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外观性状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乳剂粒径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乳剂粒子的极性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自乳化速率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自乳化后溶液的稳定性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药物的溶出度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药物含量的测定第37-41页
    3.3 稳定性考察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影响因素试验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加速试验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长期试验第4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5-48页
第4章 鸦胆子油自乳化固体硬胶囊的制备第48-54页
    4.1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仪器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材料第48页
    4.2 实验与结果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固体吸附剂的选择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稀释剂的选择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粘合剂的选择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待选处方的确定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处方确定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制剂工艺第53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5章 鸦胆子油自乳化固体硬胶囊的质量评价及稳定性考察第54-68页
    5.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实验仪器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实验材料第54页
    5.2 质量评价第54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外观性状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鉴别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检查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乳化后乳剂粒径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自乳化速率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自乳化后溶液的稳定性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7 药物的溶出度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8 药物含量的测定第57-62页
    5.3 鸦胆子油固体自乳化制剂稳定性考察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影响因素试验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加速试验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长期试验第65-66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结论第68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76-78页
致谢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接骨木叶片总黄酮提取、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
下一篇:“筋骨并重”理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康复指导意义的探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