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铁列车运行潜在冲突的链式机理及仿真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| 第15页 |
1.3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5-18页 |
1.3.1 论文主要内容 | 第15-17页 |
1.3.2 论文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干扰因素分析 | 第18-29页 |
2.1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概述 | 第18-22页 |
2.1.1 高铁调度指挥系统概况 | 第18-21页 |
2.1.2 高铁调度指挥特点 | 第21-22页 |
2.2 高铁列车运行干扰因素分析 | 第22-26页 |
2.2.1 干扰因素的界定和含义 | 第22-23页 |
2.2.2 干扰因素产生原因分析 | 第23-25页 |
2.2.3 干扰因素的分类 | 第25-26页 |
2.3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潜在冲突概述 | 第26-28页 |
2.3.1 潜在冲突定义 | 第26页 |
2.3.2 潜在冲突的类型 | 第26-27页 |
2.3.3 潜在冲突的特点 | 第27-28页 |
2.4 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高铁列车运行潜在冲突机理研究 | 第29-46页 |
3.1 列车运行图 | 第29-31页 |
3.1.1 既有线列车运行图编制情况 | 第29页 |
3.1.2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要求 | 第29-30页 |
3.1.3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构成要素 | 第30页 |
3.1.4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特点 | 第30-31页 |
3.2 冗余时间作用机理研究 | 第31-37页 |
3.2.1 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 | 第31-32页 |
3.2.2 列车运行图冗余时间含义 | 第32-33页 |
3.2.3 冗余时间产生原因分析 | 第33页 |
3.2.4 冗余时间设置方式 | 第33-35页 |
3.2.5 冗余时间作用机理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3 干扰因素作用机理研究 | 第37-43页 |
3.3.1 实例分析干扰因素的产生原因及作用机理 | 第37-39页 |
3.3.2 干扰因素作用特点分析 | 第39-41页 |
3.3.3 干扰因素分布规律的数学描述 | 第41-42页 |
3.3.4 干扰因素作用机理分析 | 第42页 |
3.3.5 干扰因素与冲突作用机理 | 第42-43页 |
3.4 高铁列车运行潜在冲突的产生机理 | 第43-45页 |
3.4.1 高铁列车运行冲突根本原因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4.2 高铁列车运行潜在冲突机理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5 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高铁列车运行潜在冲突的链式机理研究 | 第46-56页 |
4.1 链式机理理论概述 | 第46-49页 |
4.1.1 链式理论定义 | 第46页 |
4.1.2 链式理论研究现状 | 第46-47页 |
4.1.3 链式过程的特征及分类 | 第47-49页 |
4.1.4 链式过程的数学描述 | 第49页 |
4.2 潜在冲突的链式演化规律 | 第49-54页 |
4.2.1 链式形态与冲突效应的相关性 | 第49-50页 |
4.2.2 潜在冲突的链式特性 | 第50-54页 |
4.3 高铁列车运行潜在冲突链 | 第54-56页 |
4.3.1 潜在冲突链的定义 | 第54页 |
4.3.2 潜在冲突链的内涵 | 第54页 |
4.3.3 潜在冲突链的特点 | 第54-55页 |
4.3.4 潜在冲突链式机理理论的研究意义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高铁列车运行潜在冲突的链式机理仿真 | 第56-67页 |
5.1 仿真背景及条件 | 第56-57页 |
5.2 数据设置 | 第57页 |
5.2.1 数据设置原则 | 第57页 |
5.2.2 各数据取值设置 | 第57页 |
5.3 计算机仿真 | 第57-65页 |
5.3.1 仿真流程图 | 第57-58页 |
5.3.2 仿真情景设置 | 第58页 |
5.3.3 仿真界面及结果 | 第58-60页 |
5.3.4 数据统计及分析 | 第60-65页 |
5.4 结果分析 | 第65-66页 |
5.5 小结 | 第66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