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9页 |
1.1 引言 | 第11-12页 |
1.2 稠油油藏及开采技术 | 第12-14页 |
1.2.1 稠油的定义及分类 | 第12-13页 |
1.2.2 稠油油藏的分布及特点 | 第13-14页 |
1.3 稠油降粘技术 | 第14-17页 |
1.3.1 掺稀油降粘技术 | 第14-15页 |
1.3.2 乳化降粘技术 | 第15页 |
1.3.3 加热降粘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3.4 水热裂解降粘技术 | 第16页 |
1.3.5 微生物降粘技术 | 第16-17页 |
1.4 催化裂解降粘技术 | 第17-21页 |
1.4.1 过渡金属盐催化剂 | 第17-19页 |
1.4.2 超强酸催化剂 | 第19页 |
1.4.3 油层矿物型催化剂 | 第19-20页 |
1.4.4 纳米分散型催化剂 | 第20-21页 |
1.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1.5.1 课题的提出 | 第21-22页 |
1.5.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3-29页 |
第二章 石墨烯负载的金属铁对稠油的催化降粘作用 | 第29-47页 |
2.1 引言 | 第29-30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30-34页 |
2.2.1 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30-32页 |
2.2.2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2页 |
2.2.3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2页 |
2.2.4 催化剂的降粘实验 | 第32-33页 |
2.2.5 稠油四组分的分离 | 第33-34页 |
2.2.6 油样的元素分析 | 第34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43页 |
2.3.1 催化剂的XRD分析 | 第34-36页 |
2.3.2 催化剂的形貌分析 | 第36页 |
2.3.3 催化剂及其与油样的热重分析 | 第36-38页 |
2.3.4 催化降粘实验 | 第38-39页 |
2.3.5 油样的元素及四组分分析 | 第39-40页 |
2.3.6 催化剂的回收及表征 | 第40-41页 |
2.3.7 降粘机理分析 | 第41-4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第三章 二维碳材料负载的金属镍对稠油的催化降粘作用 | 第47-59页 |
3.1 引言 | 第47-48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8-50页 |
3.2.1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 | 第48-49页 |
3.2.2 二维碳材料负载纳米镍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9-50页 |
3.2.3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50页 |
3.2.4 催化剂降粘实验 | 第50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6页 |
3.3.1 催化剂的XRD结果分析 | 第50-51页 |
3.3.2 催化剂的形貌表征 | 第51-52页 |
3.3.3 催化剂的表面积的分析 | 第52页 |
3.3.4 催化剂的降粘评价 | 第52-53页 |
3.3.5 降粘后油样的元素分析 | 第53-54页 |
3.3.6 催化剂的回收及表征 | 第54-56页 |
3.3.7 降粘机理分析 | 第5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4.1 结论 | 第59-60页 |
4.2 展望 | 第60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