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引言 | 第10-15页 |
| (一)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(二)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(三)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(四)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| 第13-15页 |
| 一、关于合作教学概述 | 第15-24页 |
| (一)合作教学的内涵 | 第15-17页 |
| (二)合作教学的理论依据 | 第17-19页 |
| 1.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7-18页 |
| 2.人本主义理论 | 第18页 |
| 3.“最近发展区”理论 | 第18-19页 |
| (三)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合作教学的重要意义 | 第19-24页 |
| 1.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合作教学的必要性 | 第19-22页 |
| 2.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合作教学的重要性 | 第22-24页 |
| 二、合作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9页 |
| (一)合作教学的运用流于形式化 | 第24-25页 |
| (二)合作教学的运用盲目化 | 第25页 |
| (三)教师主导作用弱化 | 第25-26页 |
| (四)教师调控能力匮乏 | 第26-27页 |
| (五)合作学习小组构建不合理 | 第27页 |
| (六)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均 | 第27-29页 |
| 三、合作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29-34页 |
| (一)教师方面的原因 | 第29-31页 |
| 1.对合作教学方式的认识表面化 | 第29-30页 |
| 2.教师角色定位错位 | 第30-31页 |
| 3.教师课堂调控技能和技巧的欠缺 | 第31页 |
| (二)学生方面的原因 | 第31-32页 |
| 1.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 | 第31-32页 |
| 2.部分学生合作学习的观念淡薄 | 第32页 |
| 3.部分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 | 第32页 |
| (三)学校和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原因 | 第32-34页 |
| 1.班级人数太多 | 第32-33页 |
| 2.现行教育模式弊端 | 第33页 |
| 3.教育评价体系错位 | 第33-34页 |
| 四、高中思想政治合作教学的优化措施 | 第34-40页 |
| (一)以教师为主导,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| 第34-37页 |
| 1.选择恰当的合作教学内容和时机 | 第34页 |
| 2.确定合作教学的时间 | 第34-35页 |
| 3.组织有效的合作形式 | 第35-36页 |
| 4.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有效监控 | 第36-37页 |
| 5.对合作学习做出科学的评价 | 第37页 |
| (二)以学生为主体,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| 第37-38页 |
| 1.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| 第37-38页 |
| 2.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| 第38页 |
| 3.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氛围的营造 | 第38页 |
| (三)以教材为中心,改革完善合作教学的内容 | 第38-40页 |
| 1.调整学生思想政治用书的内容 | 第38-39页 |
| 2.编写关于合作教学的教学参考书 | 第39-40页 |
| 结论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