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13-17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6-17页 |
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相关理论 | 第17-24页 |
2.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本概念 | 第17-18页 |
2.1.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 | 第17-18页 |
2.1.2 认同的涵义 | 第18页 |
2.2 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观内容阐述 | 第18-21页 |
2.2.1 个人价值内容阐述 | 第18-19页 |
2.2.2 社会价值内容阐述 | 第19-21页 |
2.3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指导意义 | 第21-23页 |
2.3.1 提供了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指导思想 | 第21-22页 |
2.3.2 提供了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体验路径 | 第22页 |
2.3.3 提供了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根本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 | 第24-32页 |
3.1 内化机制 | 第24-27页 |
3.1.1 相符与服从 | 第24-25页 |
3.1.2 团体行为 | 第25-26页 |
3.1.3 自我意识 | 第26-27页 |
3.2 外化机制 | 第27-30页 |
3.2.1 利益驱动 | 第27-28页 |
3.2.2 传播导向 | 第28-29页 |
3.2.3 制度保障 | 第29-30页 |
3.3 强化机制 | 第30-31页 |
3.3.1 正负强化 | 第30页 |
3.3.2 惩罚 | 第30-3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路径 | 第32-39页 |
4.1 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| 第32-35页 |
4.1.1 信念引导 | 第32-33页 |
4.1.2 道德驱动 | 第33-34页 |
4.1.3 情感认同 | 第34-35页 |
4.2 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| 第35-37页 |
4.2.1 制度保障 | 第35-36页 |
4.2.2 文明风尚 | 第36页 |
4.2.3 媒体传播 | 第36-37页 |
4.3 制度约束强化实践导向 | 第37-38页 |
4.3.1 激励制度 | 第37-38页 |
4.3.2 惩罚制度 | 第3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结论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