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7-13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国内外中口径舰炮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| 第8-11页 |
1.2.1 国外中口径舰炮发展现状 | 第8-10页 |
1.2.2 国内中口径舰炮发展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| 第11-13页 |
2 工作原理确定及内弹道分析 | 第13-27页 |
2.1 火炮原理概述 | 第13-16页 |
2.1.1 火炮射击过程 | 第13-14页 |
2.1.2 火炮发射原理 | 第14-15页 |
2.1.3 火炮发射特点 | 第15页 |
2.1.4 火炮弹道学简介 | 第15页 |
2.1.5 火炮提高射速的主要技术途径 | 第15-16页 |
2.2 自动机工作原理的确定 | 第16-20页 |
2.3 自动机工作循环图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4 内弹道分析 | 第21-2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3 自动机部分关键部件结构设计及选型 | 第27-32页 |
3.1 转膛体设计 | 第27-28页 |
3.2 转膛滑板设计 | 第28-29页 |
3.3 拨弹轮设计 | 第29-30页 |
3.4 星形体设计 | 第30-3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4 自动机动力学分析 | 第32-64页 |
4.1 ADAMS动力学分析简介 | 第32-33页 |
4.1.1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| 第32页 |
4.1.2 ADAMS软件简介 | 第32-33页 |
4.1.3 ADAMS接触碰撞 | 第33页 |
4.2 自动机各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 | 第33-35页 |
4.3 炮膛合力 | 第35-39页 |
4.3.1 启动时期 | 第36页 |
4.3.2 膛内运动时期 | 第36-37页 |
4.3.3 火药燃气后效期 | 第37-39页 |
4.4 导气等效冲力大小及滑板复进簧刚度的确定 | 第39-42页 |
4.4.1 初步确定取值范围 | 第39-41页 |
4.4.2 仿真分析以确定等效冲力大小和滑板复进簧刚度 | 第41-42页 |
4.5 动力学仿真分析 | 第42-49页 |
4.5.1 主动滑板特性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5.2 换向器特性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5.3 转膛体特性分析 | 第46-48页 |
4.5.4 拨弹轮特性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6 后坐力分析 | 第49-63页 |
4.6.1 线性簧-液压式缓冲器 | 第50-55页 |
4.6.2 环簧缓冲装置 | 第55-62页 |
4.6.3 FORC缓冲装置 | 第62-63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5 主要影响参数分析 | 第64-69页 |
5.1 影响射频的主要参数分析 | 第64-65页 |
5.1.1 等效冲力对射频的影响 | 第64页 |
5.1.2 滑板复进簧刚度对射频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5.2 影响后坐力的主要参数分析 | 第65-68页 |
5.2.1 射频对后坐力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5.2.2 全炮质量对后坐力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5.2.3 火药燃气损失量对后坐力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6.1 总结 | 第69页 |
6.2 展望 | 第69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