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26页 |
| 1.1 闪存的优势和不足 | 第10-15页 |
| 1.2 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5-22页 |
| 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| 第22-26页 |
| 2 自适应惰性替换算法 | 第26-52页 |
| 2.1 典型缓存算法分析及自适应惰性替换算法的设计目标 | 第26-29页 |
| 2.2 自适应惰性替换算法框架 | 第29-30页 |
| 2.3 基于反馈的自适应机制 | 第30-34页 |
| 2.4 惰性替换对命中率和固态盘写流量的影响分析 | 第34-38页 |
| 2.5 LARC自适应机制的实验分析 | 第38-41页 |
| 2.6 算法的原型实现和性能评估 | 第41-50页 |
| 2.7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| 3 主动淘汰缓存算法PE-LRU | 第52-72页 |
| 3.1 固态盘写放大问题 | 第52-54页 |
| 3.2 读写分区缓存框架及其性能模型 | 第54-57页 |
| 3.3 基于页簇的缓存管理 | 第57-60页 |
| 3.4 缓存主动淘汰机制 | 第60-61页 |
| 3.5 仿真系统设计和实现 | 第61-66页 |
| 3.6 性能测试和分析 | 第66-70页 |
| 3.7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| 4 基于双模闪存的缓存管理 | 第72-96页 |
| 4.1 双模闪存的特性和研究动机 | 第72-76页 |
| 4.2 双模闪存缓存总体设计 | 第76-78页 |
| 4.3 可伸缩闪存抽象层 | 第78-83页 |
| 4.4 缓存管理器 | 第83-86页 |
| 4.5 性能评估 | 第86-94页 |
| 4.6 本章小结 | 第94-96页 |
| 5 总结与展望 | 第96-98页 |
| 致谢 | 第98-10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0-111页 |
|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11-112页 |
|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和著作权 | 第112-113页 |
|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