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业基础科学论文--农业物理学论文--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论文

基于GIS与物元模型技术的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

中文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引言第12-13页
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-18页
    1.1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内涵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内涵第14-15页
    1.2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因子体系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1.4 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第17页
    1.5 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7-18页
2 研究区概况第18-25页
    2.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第18-19页
    2.2 自然资源概况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气候条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地质地貌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水文条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耕地土壤类型第21-22页
    2.3 社会经济概况第22-23页
    2.4 耕地资源概况第23-25页
3 研究总体思路、内容与基本原则第25-26页
    3.1 研究总体思路第25页
    3.2 研究内容第25-26页
    3.3 基本原则第26页
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第26-40页
    4.1 技术路线第26页
    4.2 方法步骤第26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资料收集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评价底图及评价单元数据库建立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评价因子数据库建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耕地健康物元模型的确定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8 数据统计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9 图件编制第39-40页
5 结果与分析第40-83页
    5.1 耕地利用状态空间分析第40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人均耕地面积分析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耕地坡度状况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耕地复种指数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耕地破碎度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交通便捷度和耕作便利度分析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农业机械化状况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7 耕地保护率第47-49页
    5.2 耕地肥力质量空间分析第4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土壤养分含量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土壤质地状况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土壤酸碱度状况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土壤盐渍化程度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土壤剖面状况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7 土壤排灌能力分析第59-61页
    5.3 耕地环境质量状况空间分析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耕地化肥施用量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耕地水土流失状况分析第65-68页
    5.4 耕地产出效益空间分析第68-70页
    5.5 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等级分析第70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不同县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分析第70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不同土壤类型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分析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不同利用类型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分析第82-83页
6 区域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83-86页
    6.1 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耕地利用压力过大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耕地肥力质量不高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耕地肥料施用不合理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耕地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耕地产出效益有限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6 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有待改善第84-85页
    6.2 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,严控耕地数量减少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推进耕地使用权制度改革,努力实现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加强农用地整理工作,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科学施肥,提高耕地肥力质量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加强环保监督工作,减少耕地环境污染第86页
7 结论与展望第86-88页
    7.1 主要结论第86-87页
    7.2 研究展望第87-88页
参考文献第88-93页
致谢第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~A中2个xrv基因功能研究
下一篇:自调谐式微型无线传能系统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