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.引 言 | 第8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8-11页 |
1.2.1 国外文献资料 | 第8-9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1.3 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4 创新与不足 | 第12-13页 |
2.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理论阐释 | 第13-20页 |
2.1 我国税制结构的特点 | 第13页 |
2.2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2.3 营业税与增值税共同存在的原因 | 第14-15页 |
2.4 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必然性 | 第15-16页 |
2.5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意义 | 第16-18页 |
2.6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理论依据 | 第18-20页 |
2.6.1 税制优化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6.2 税收中性理论 | 第19-20页 |
3.“营改增”对企业税负影响的分析 | 第20-28页 |
3.1 “营改增”后的效应分析 | 第20-22页 |
3.1.1 制度优化效应 | 第20-21页 |
3.1.2 经济发展效应 | 第21页 |
3.1.3 结构性减税效应 | 第21-22页 |
3.2 “营改增”后的行业分析 | 第22-28页 |
3.2.1 “营改增”后交通运输业税负情况的分析 | 第22-25页 |
3.2.2 “营改增”后部分现代服务业的税负情况分析 | 第25-28页 |
4.“营改增”存在的问题发现 | 第28-32页 |
4.1 税率设置不尽合理 | 第28-29页 |
4.1.1 税率档次设计繁多 | 第28页 |
4.1.2 税率设计偏高 | 第28页 |
4.1.3 纳税人身份界定标准过高 | 第28-29页 |
4.2 企业税负加重 | 第29-30页 |
4.2.1 增值税征收范围较小 | 第29页 |
4.2.2 进项税抵扣项目有限 | 第29-30页 |
4.2.3 增值税专用发票索取困难 | 第30页 |
4.3 中央和地方的财税体制有矛盾 | 第30-32页 |
4.3.1 从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税收入分配关系来看 | 第30-31页 |
4.3.2 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征收征管权力来看 | 第31-32页 |
5.增值税政策实施的国际经验借鉴 | 第32-36页 |
5.1 税率设计方面采用低税率政策 | 第32-33页 |
5.2 财政补贴和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以减轻企业税负负担 | 第33-34页 |
5.3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和财税收入的分享体制 | 第34-36页 |
6.完善“营改增”税制改革的建议 | 第36-40页 |
6.1 完善税制结构设计 | 第36-37页 |
6.1.1 减少税率档次设计 | 第36页 |
6.1.2 降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| 第36-37页 |
6.2 降低“营改增”后企业税负负担 | 第37-38页 |
6.2.1 增加试点行业和地区,全面实现增值税扩围 | 第37页 |
6.2.2 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 | 第37页 |
6.2.3 增大增值税进项抵扣项目 | 第37-38页 |
6.3 协调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 | 第38-40页 |
6.3.1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收入 | 第38页 |
6.3.2 正确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征管权限 | 第38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44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