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思路、方法和创新之处 | 第15-18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3 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| 第18-24页 |
2.1 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 | 第18-20页 |
2.1.1 西方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 | 第18页 |
2.1.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 | 第18-20页 |
2.2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| 第20-24页 |
2.2.1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 | 第20-21页 |
2.2.2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征 | 第21-23页 |
2.2.3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基本原则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| 第24-30页 |
3.1 基层协商民主的界定 | 第24页 |
3.2 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理论基础 | 第24-26页 |
3.2.1 我国传统文化理论 | 第24-25页 |
3.2.2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| 第25页 |
3.2.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| 第25-26页 |
3.2.4 多党合作理论 | 第26页 |
3.3 我国基层协商民主不断发展的实践基础 | 第26-30页 |
3.3.1 稳健高速的经济发展是基础 | 第27-28页 |
3.3.2 民主制度的不断优化健全是保障 | 第28页 |
3.3.3 通讯网络的逐渐扩大规范是途径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发展 | 第30-38页 |
4.1 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状况 | 第30页 |
4.2 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实践形式 | 第30-36页 |
4.2.1 民主恳谈会 | 第30-32页 |
4.2.2 民主议事会 | 第32-33页 |
4.2.3 居民和村民会议 | 第33-34页 |
4.2.4 公民评议会 | 第34-35页 |
4.2.5 企业的协商民主实践 | 第35页 |
4.2.6 网络政治参与 | 第35-36页 |
4.3 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所取得的成果 | 第36-38页 |
第五章 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中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| 第38-46页 |
5.1 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| 第38-41页 |
5.1.1 民主参与形式化、表面化 | 第38-39页 |
5.1.2 非制度化参与现象逐渐凸显 | 第39页 |
5.1.3 弱势群体协商参与不平等 | 第39-40页 |
5.1.4 个人利益驱动仍是协商参与的主要动因 | 第40页 |
5.1.5 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效果尚未充分显现 | 第40-41页 |
5.2 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1-46页 |
5.2.1 传统文化思想对群众民主参与意识的束缚 | 第41页 |
5.2.2 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协商的价值认识不到位 | 第41-42页 |
5.2.3 普通民众参与协商的能力有限 | 第42页 |
5.2.4 基层协商民主的基本评价标准尚未确立 | 第42-43页 |
5.2.5 对协商结果的实施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 | 第43-46页 |
第六章 提升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水平的思考 | 第46-56页 |
6.1 巩固基层协商民主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基础 | 第46-47页 |
6.1.1 转变群众传统认知理念 | 第46页 |
6.1.2 转变精英传统决策模式 | 第46-47页 |
6.2 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 | 第47-48页 |
6.2.1 传播公民文化,拓宽参与渠道 | 第47-48页 |
6.2.2 营造民主氛围,发展民主文化 | 第48页 |
6.3 提高民众的协商参与能力 | 第48-50页 |
6.3.1 重视培养民主意识 | 第48-49页 |
6.3.2 加强知识文化教育 | 第49页 |
6.3.3 提高素质能力教育 | 第49-50页 |
6.4 完善制度建设,实现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 | 第50-56页 |
6.4.1 健全政治参与机制,引导协商民主参与走向 | 第50-51页 |
6.4.2 健全群众表达机制,拓宽协商民主参与渠道 | 第51-52页 |
6.4.3 完善协商评价体系,设定协商民主评价标准 | 第52-53页 |
6.4.4 建立协商监督制度,保障协商民主高效运行 | 第53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