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思考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碳税概述 | 第14-18页 |
第一节 碳税法律制度的研究概况 | 第14-16页 |
一、碳税法律制度的起源 | 第14-15页 |
二、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碳税的概念及特征 | 第16-18页 |
一、碳税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二、碳税的特征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开征碳税的理论基础 | 第18-24页 |
第一节 开征碳税的法律基础 | 第18-21页 |
一、法学理论基础 | 第18页 |
二、国内已有的法律条文依据 | 第18-20页 |
三、国际条约类法律基础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碳税的经济学基础 | 第21-24页 |
一、公共物品理论 | 第21-22页 |
二、庇古理论 | 第22-23页 |
三、双重红利原则 | 第23页 |
四、污染者付费理论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我国开征碳税可能存在的问题 | 第24-34页 |
第一节 经济方面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一、开征碳税对国内经济状况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二、对经济状况影响的分析 | 第25页 |
第二节 社会民生方面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一、开征碳税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二、对民生方面影响的分析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国际贸易方面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一、开征碳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| 第27页 |
二、与国外碳关税难以协调造成重复征税 | 第27-28页 |
三、对国际贸易方面影响的分析 | 第28页 |
第四节 缺乏独立型的环境税种 | 第28-30页 |
一、我国的环境税缺乏独立性和针对性 | 第29页 |
二、我国的环境治理措施之间存在交叉性 | 第29-30页 |
第五节 公众对碳税的不认知 | 第30-34页 |
一、不能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| 第30-31页 |
二、国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 | 第31-34页 |
第四章 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| 第34-42页 |
第一节 开征碳税的必要性 | 第34-37页 |
一、开征碳税有利于树立良好国家形象 | 第34-35页 |
二、开征碳税是对抗国际碳关税的必要于段 | 第35页 |
三、开征碳税可以弥补我国环境税制得空缺 | 第35-36页 |
四、开征碳税可以大力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开征碳税的可行性 | 第37-42页 |
一、征收碳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| 第37-38页 |
二、我国有巨大的碳减排空间 | 第38页 |
三、我国碳税立法的时机成熟 | 第38-39页 |
四、国外碳税的成功实践证明碳税切实可行 | 第39-42页 |
第五章 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 | 第42-49页 |
第一节 我国碳税立法的基本形态 | 第42-44页 |
一、碳税立法与环境税立法 | 第43页 |
二、碳税立法与资源税立法 | 第43页 |
三、碳税立法与能源税立法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我国碳税立法的功能定位 | 第44-45页 |
一、碳税立法要重视低碳城市的建设 | 第44页 |
二、碳税立法可以间接是实现其他附加效应 | 第44-45页 |
第三节 我国碳税立法的设计思路 | 第45-49页 |
一、合理定位征收范围和对象 | 第45页 |
二、明确征收环节与纳税人 | 第45-46页 |
三、设置合理税率和计税方式 | 第46页 |
四、明确碳税收入的归属 | 第46-47页 |
五、其他相关配套政策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