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.1 研究的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的现实意义 | 第10页 |
1.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3.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0-13页 |
1.3.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目标、方法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主要创新点 | 第14-17页 |
1.4.1 研究目标 | 第14-15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4.3 重点解决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1.4.4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的理论渊源 | 第17-25页 |
2.1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 | 第17-18页 |
2.1.1 监督 | 第17页 |
2.1.2 党内监督 | 第17-18页 |
2.2 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的理论渊源 | 第18-25页 |
2.2.1 中国古代监督思想 | 第18-19页 |
2.2.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内监督思想 | 第19-20页 |
2.2.3 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党内监督思想 | 第20-25页 |
第3章 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的形成发展 | 第25-30页 |
3.1 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 | 第25-27页 |
3.1.1 国际政党建设形势发展的复杂多样 | 第25页 |
3.1.2 新形势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挑战 | 第25-26页 |
3.1.3 党的建设进入新阶段的要求 | 第26页 |
3.1.4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| 第26-27页 |
3.2 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的形成发展 | 第27-30页 |
3.2.1 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的形成 | 第27-28页 |
3.2.2 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的发展 | 第28-30页 |
第4章 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的主要内容 | 第30-40页 |
4.1 强化党内监督具有根本性 | 第30-31页 |
4.2 坚持、完善、落实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 | 第31-32页 |
4.3 完善监督制度,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 | 第32-34页 |
4.3.1 完善党内监督制度要完善全党一体遵循的准则 | 第32页 |
4.3.2 整合问责制度与机制,形成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 | 第32-33页 |
4.3.3 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 | 第33-34页 |
4.4 强化巡视监督,发挥从严治党利剑作用 | 第34-36页 |
4.4.1 巡视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 | 第34-35页 |
4.4.2 深化巡视内容,推动巡视依法依规开展 | 第35页 |
4.4.3 创新巡视工作方式,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 | 第35-36页 |
4.5 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 | 第36-37页 |
4.6 抓住关键少数,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问题 | 第37-38页 |
4.7 建设一支忠诚、干净、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 | 第38-40页 |
第5章 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的时代价值 | 第40-47页 |
5.1 理论价值 | 第40-41页 |
5.1.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| 第40-41页 |
5.1.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| 第41页 |
5.1.3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指导思想 | 第41页 |
5.2 实践价值 | 第41-46页 |
5.2.1 突出了政治建设的根本地位 | 第41-42页 |
5.2.2 推动了“四种形态”的探索与实践 | 第42-43页 |
5.2.3 制定完善了党内法规制度 | 第43页 |
5.2.4 巡视利剑作用进一步彰显 | 第43-44页 |
5.2.5 派驻监督的探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| 第44-45页 |
5.2.6 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| 第45-46页 |
5.3 世界意义 | 第46-47页 |
5.3.1 为国际社会政党组织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| 第46页 |
5.3.2 为发展中国家执政党建设提供了经验启示 | 第46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、科研及获奖情况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