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元件、部件论文--发送器(变换器)、传感器论文--传感器的应用论文

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泄漏监测及预测仿真研究
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1章 绪论第13-18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1.2 课题目的及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4 本文组织结构第16-18页
第2章 离散点网格化及网格插值算法的相关研究第18-29页
    2.1 数据来源第18-19页
    2.2 离散点网格化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三角网格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矩形网格法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基于规则网格的插值算法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克里金插值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样条函数插值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自然邻域插值法第25-26页
    2.4 几种插值算法的比较第26-27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7-29页
第3章 基于矩形网格的等值线的绘制第29-38页
    3.1 等值线的生成原理与流程第29-30页
    3.2 离散数据的矩形网格化插值第30-31页
    3.3 等值点的计算第31-32页
    3.4 等值点的追踪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等值线入单个网格的走向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等值线从单个网格离开的走向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网格点即为等值点的处理第34-35页
    3.5 等值线的搜索第35-36页
    3.6 等值线的优化第36-37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第38-59页
    4.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遗传算法的基本介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编码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适应度函数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选择策略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交叉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变异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7 遗传算法的操作流程第43-44页
    4.2 RBF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RBF神经网络的原理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RBF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RBF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第46-50页
    4.3 改进的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模型第50-53页
    4.4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核泄漏预测的基本思想第53-54页
    4.5 核泄漏预测模型的整体设计第54-55页
    4.6 与传统的RBF神经网络的比较第55-58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5章 核泄漏监测及预测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59-71页
    5.1 系统开发环境第59-60页
    5.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第60-61页
    5.3 核泄漏监测功能的实现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加载离散数据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离散点网格化插值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等值线生成第63-64页
    5.4 核泄漏预测功能的实现第64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模型的建立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预测仿真第68-69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9-71页
结论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-80页
致谢第80-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主动调控方法研究
下一篇: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节点中延性性能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