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c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3-18页 |
1.2.1 关于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2.2 关于网络社会组织的文献综述 | 第16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20-30页 |
2.1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20-25页 |
2.1.1 社会组织 | 第20-22页 |
2.1.2 网络社会组织 | 第22-24页 |
2.1.3 内部治理 | 第24-25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5-30页 |
2.2.1 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25-27页 |
2.2.2 治理理论 | 第27-28页 |
2.2.3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网络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30-41页 |
3.1 治理结构的问题 | 第30-32页 |
3.1.1 组织结构建设不规范 | 第30-32页 |
3.1.2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| 第32页 |
3.2 治理机制的问题 | 第32-35页 |
3.2.1 内部监督机制薄弱 | 第32-33页 |
3.2.2 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| 第33-34页 |
3.2.3 组织人力资源紧张 | 第34-35页 |
3.3 运营管理的问题 | 第35-38页 |
3.3.1 网络运营能力不足 | 第35-36页 |
3.3.2 组织公信力缺失 | 第36-37页 |
3.3.3 组织信息透明度较低 | 第37-38页 |
3.4 网络社会组织内部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4.1 法律法规不健全 | 第38-39页 |
3.4.2 公民社会基础薄弱 | 第39-40页 |
3.4.3 组织自身能力较弱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的内部治理分析 | 第41-48页 |
4.1 网络社会组织“格桑花西部助学网”的兴起 | 第41页 |
4.2 格桑花内部治理情况 | 第41-46页 |
4.2.1 格桑花的组织结构建设情况 | 第41-43页 |
4.2.2 格桑花的网络运营情况 | 第43-44页 |
4.2.3 格桑花公信力建设情况 | 第44-46页 |
4.2.4 格桑花的人力资源建设情况 | 第46页 |
4.3 启示 | 第46-48页 |
第5章 完善网络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建议 | 第48-53页 |
5.1 规范网络社会组织治理结构 | 第48-49页 |
5.1.1 将会员代表大会机构设置制度化 | 第48页 |
5.1.2 建立监事会制度 | 第48页 |
5.1.3 构建组织框架内的权责利平衡机制 | 第48-49页 |
5.2 加强网络社会组织内部监督机制 | 第49页 |
5.3 完善网络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 | 第49-50页 |
5.4 加快网络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 | 第50-51页 |
5.5 优化网络社会组织的内部激励机制 | 第51-53页 |
5.5.1 完善薪酬福利待遇 | 第51页 |
5.5.2 重视精神方面的激励作用 | 第51-52页 |
5.5.3 重视组织文化建设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附录A 调查样本 | 第60-61页 |
附录B (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)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