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5页 |
导论 | 第20-38页 |
一、概念界定 | 第20-21页 |
二、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21-23页 |
三、研究现状 | 第23-34页 |
四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34-35页 |
五、主要创新点 | 第35-38页 |
第一章 制度缘起:仿冒之诉的价值基础 | 第38-76页 |
第一节 仿冒之诉产生的经济与社会背景 | 第38-44页 |
一、封建小商品经济规范制度行会的衰微 | 第39-40页 |
二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和繁荣 | 第40-44页 |
第二节 仿冒之诉产生的司法背景及其法律基础 | 第44-58页 |
一、普通法院与衡平法院对仿冒之诉的共同管辖与欺诈原则 | 第44-50页 |
二、衡平法院对仿冒之诉的规范与“商誉原则”的确立 | 第50-58页 |
第三节 仿冒之诉与商标权和反不正当竞争 | 第58-74页 |
一、仿冒之诉与商标权 | 第58-61页 |
二、仿冒之诉与不正当竞争 | 第61-70页 |
三、欧洲大陆法国家不正当竞争法的基础 | 第70-7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74-76页 |
第二章 制度演进:仿冒之诉对商业标识利用竞争关系的规范 | 第76-154页 |
第一节 现代仿冒之诉在英国的发展 | 第77-126页 |
一、仿冒之诉经典三要件 | 第77-79页 |
二、经典三要件之商誉 | 第79-91页 |
三、经典三要件之虚假表示 | 第91-112页 |
四、经典三要件之损害 | 第112-123页 |
五、经典三要件与仿冒之诉的基础 | 第123-126页 |
第二节 现代仿冒之诉在美国的发展 | 第126-152页 |
一、仿冒商业标识 | 第127-148页 |
二、欺诈性营销 | 第148-15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52-154页 |
第三章 制度融合:仿冒之诉对“不正当利用”商业标识商誉行为的规范 | 第154-174页 |
第一节 仿冒之诉与不正当竞争之诉对模仿(imitation)的规范 | 第156-162页 |
一、来源欺骗的模仿 | 第156-157页 |
二、不正当利用声誉的模仿 | 第157-162页 |
第二节 仿冒之诉与不正当竞争之诉对误导和比较广告的规范 | 第162-168页 |
一、仿冒之诉对误导和比较广告的规范 | 第162-164页 |
二、反不正当竞争之诉对误导和比较广告的规范 | 第164-168页 |
第三节 仿冒之诉与不正当竞争之诉对商品化(character merchandising)的规范 | 第168-172页 |
一、仿冒之诉对商品化的规范 | 第169-171页 |
二、反不正当竞争之诉对商品化的规范 | 第171-17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72-174页 |
第四章 制度反思:对英美法仿冒之诉的反思及我国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仿冒规范的完善 | 第174-219页 |
第一节 对仿冒制度规范商业标识利用竞争秩序的反思 | 第174-192页 |
一、现代竞争理论与消费者决策自由的保护 | 第175-179页 |
二、禁止不正当利用他人商业价值的原则与依样模仿和商品化的规范 | 第179-192页 |
第二节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仿冒规范的完善 | 第192-217页 |
一、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仿冒规范的现状与问题 | 第192-204页 |
二、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仿冒规范的建议 | 第204-21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17-219页 |
结语 | 第219-22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0-239页 |
附件:各国涉及仿冒行为的立法例(节选) | 第239-254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254-256页 |
后记 | 第256-2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