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居住建筑论文--传统住宅(民居)论文

梅州蕉岭高思村堂横屋建筑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对象第11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关于客家民系与源流的研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关于客家聚落与建筑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关于客家堂横屋的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7-18页
第二章 高思村客家源流与聚落形态第18-30页
    2.1 高思村历史沿革第18页
    2.2 高思村客家源流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姓氏组成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迁徙路线第20-22页
    2.3 高思村聚落形态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形态肌理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层级布局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建筑分布第28-2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节第29-30页
第三章 高思村堂横屋的建筑形制第30-62页
    3.1 堂横屋的类型研究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概念释义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构成要素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发展衍变第34-36页
    3.2 高思村堂横屋的平面形制第36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本类型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堂屋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横屋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附属部分第48-50页
    3.3 高思村堂横屋的立面形制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图形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屋顶组合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屋身元素第53-55页
    3.4 高思村堂横屋的交通组织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入口空间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天井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楼梯间第59-60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节第60-62页
第四章 高思村堂横屋的装饰艺术第62-72页
    4.1 木雕装饰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梁架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门窗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封檐板第66-67页
    4.2 石雕装饰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门簪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柱础第67-69页
    4.3 彩描装饰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彩描的部位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彩描的图像与故事第69-7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节第71-72页
第五章 高思村堂横屋的空间文化第72-93页
    5.1 高思村堂横屋的风水图式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风水符号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形态变异第74-75页
    5.2 高思村堂横屋的空间属性第7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场所的仪式性第75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空间组织关系第79-86页
    5.3 高思村堂横屋的住屋传承第86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人口变化与住屋建设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分家析产现状第88-91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节第91-93页
结论第93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99页
附录第99-11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5-116页
致谢第116-117页
附件第117页

论文共11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夏热冬暖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站台热环境研究
下一篇:考虑三轴应力度和应变率效应的Q460GJ钢动力力学性能和断裂失效准则试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