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电影、电视艺术论文--电影、电视艺术理论论文--电影、电视艺术史论文

上海早期影迷文化史(1897—1937)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绪论第12-31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起与价值意义第12-16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16-23页
    三、概念厘清与时空界定第23-27页
    四、诠释路径与方法调用第27-31页
第一章 电影传入上海与影迷身份建构第31-53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光影”未见之时的上海城市娱乐第31-33页
    第二节 幕布开启与上海电影消费初兴第33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香港OR上海:电影传入中国之略考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寄居”生态与消费初兴第37-41页
    第三节 影迷身份的建构与生成第41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独立姿态:专门影院的出现与建设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受众之争:电影的逆袭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影迷”出现与身份生成第48-53页
第二章 异质空间与社会分层——上海早期影迷生态考察第53-73页
    第一节 虹口:中国影迷的最早聚集之地第53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中国电影放映事业的滥觞与渊薮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虹口影院集群的成因查勘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虹口影迷的摩登生活第59-62页
    第二节 异质空间的多元诱因第62-7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上海城市空间:一市三治与两界六区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区域分布、影院分级与社会分层第64-73页
第三章 银幕之外的另一种“凝视”——影迷与电影、明星的互动第73-115页
    第一节 趣味迎合下的衍生物第73-8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电影类刊物的印行出版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明星照相集的发行与销售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刊物的影迷本位第79-84页
    第二节 影迷盛事:媒介助推下的明星选举活动第84-9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两个“世界”的“第一次”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三十年代的评选热潮第86-9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女明星的商品化”:男性话语主导下的参与快感第90-93页
    第三节 明星作为消费对象:多重体验与欲望投射第93-10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电影形象与摩登示范第93-9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商品代言与广告宣传第97-10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生活观念与多维展现第104-107页
    第四节 电影审查与观影把控第107-1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风气、性道德与辱华片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观影把控与实际效应第110-115页
第四章 早期“迷影人”:文人影迷的个案研究第115-151页
    第一节 从文人到影人:“鸳蝴”作家的观看与介入第116-126页
    第二节 从“外国式”到“中国的”:郁达夫的观影与认知第126-134页
    第三节 从影迷到制片:陆洁的身份变迁与角色转换第134-140页
    第四节 从以影为乐到弃文从影:刘呐鸥的光影之路第140-151页
第五章 影迷话语空间与现代意识萌生第151-175页
    第一节 社会公共事件与影迷话语空间第151-16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《不怕死》事件:影迷造势风波起第152-15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阮玲玉之死:人言可畏长恨歌第155-16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徐来加冠礼:标准美人惹怨声第160-163页
    第二节 影迷文化、现代意识与都市生活第163-17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影迷组织与影迷活动第163-16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影迷现代意识的萌生第167-175页
结语第175-177页
参考文献第177-184页
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84-185页
致谢第185-187页

论文共1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价值研究
下一篇:锂离子电池CuO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