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综述 | 第12-28页 |
1 n-3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 | 第12-22页 |
1.1 n-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 | 第12-14页 |
1.2 n-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 | 第14-16页 |
1.3 n-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| 第16-20页 |
1.4 n-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 | 第20-22页 |
2 裂殖壶菌研究进展 | 第22-27页 |
2.1 裂殖壶菌的简介 | 第22-23页 |
2.2 裂殖壶菌的发酵优化的研究 | 第23-26页 |
2.3 裂殖壶菌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 | 第26-27页 |
3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裂殖壶菌培养基中氮源的优化 | 第28-3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2页 |
1.1 菌种 | 第28页 |
1.2 培养基 | 第28-29页 |
1.3 主要试剂 | 第29页 |
1.4 常用仪器 | 第29-30页 |
1.5 方法 | 第30-32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34页 |
2.1 玉米浆与酵母提取物发酵比较实验 | 第32-33页 |
2.2 正交实验结果 | 第33-34页 |
3 讨论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裂殖壶菌聚酮合酶pks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| 第36-5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6-44页 |
1.1 材料 | 第36-38页 |
1.2 实验方法 | 第38-44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4-54页 |
2.1 pks1基因5’Walking和3’Walking扩增结果 | 第44-45页 |
2.2 测序结果分析 | 第45-51页 |
2.3 裂殖壶菌PKS1蛋白序列分子进化分析 | 第51-52页 |
2.4 PKS1二级结构预测 | 第52页 |
2.5 PKS1蛋白三级结构预测 | 第52-54页 |
2.6 启动子结构的分析 | 第54页 |
3 讨论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PKS酶域过表达裂殖壶菌菌株的构建 | 第56-74页 |
1 材料 | 第56-58页 |
1.1 菌种及质粒 | 第56-57页 |
1.2 主要生化试剂及试剂盒 | 第57页 |
1.3 培养基和常用试剂 | 第57-58页 |
2 方法 | 第58-64页 |
2.1 实验研究流程 | 第58页 |
2.2 目的片段的PCR克隆 | 第58-60页 |
2.3 质粒的提取 | 第60-61页 |
2.4 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61-62页 |
2.5 裂殖壶菌的电转化 | 第62-63页 |
2.6 阳性克隆的筛选 | 第63页 |
2.7 转化菌株的性状分析 | 第63-64页 |
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4-72页 |
3.1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| 第64-65页 |
3.2 重组质粒载体的构建结果 | 第65-68页 |
3.3 电转化结果 | 第68-70页 |
3.4 转化菌株的性状分析 | 第70-72页 |
4 讨论 | 第72-74页 |
全文总结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