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约翰·怀德曼小说的暴力书写
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前言 | 第14-29页 |
一、怀德曼其人其作 | 第14-2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0-26页 |
三、本文研究对象、意义、方法和结构 | 第26-29页 |
第一章 种族矛盾的激化:美国黑人对白人的暴力 | 第29-55页 |
第一节 以暴制暴:黑人对白人的暴力 | 第29-32页 |
第二节 生存困境:以暴制暴的现实土壤 | 第32-40页 |
一、种族隔离:愤怒的起点 | 第33-35页 |
二、经济剥削:生存权的濒危 | 第35-38页 |
三、司法缺席和司法压制:正义的缺失 | 第38-40页 |
第三节 历史清算:以暴制暴的民族心理 | 第40-44页 |
一、黑人民族历史 | 第40-42页 |
二、黑人民族心理的表达 | 第42-44页 |
第四节 黑人民族的政治诉求 | 第44-55页 |
一、黑人高涨的民族意识 | 第45-47页 |
二、激进的政治表达:黑人权力运动的回应 | 第47-49页 |
三、国际政治运动与思潮的顺应 | 第49-51页 |
四、政治理想的渴望:平等与权力的获得 | 第51-55页 |
第二章 种族矛盾的内化:美国黑人内部的暴力 | 第55-78页 |
第一节 黑人男性之间的暴力 | 第55-60页 |
一、生存状况的窘迫与心理失衡 | 第56-58页 |
二、个人英雄主义的族内彰显 | 第58-60页 |
第二节 黑人两性之间的暴力 | 第60-69页 |
一、男权思想的表达与白人价值观的指导 | 第61-64页 |
二、利己主义原则的彰显与道德准则的丧失 | 第64-66页 |
三、黑人女性主体性的深化 | 第66-69页 |
第三节 黑人代际之间的暴力 | 第69-78页 |
一、生存困境与矛盾的转移 | 第71-73页 |
二、社会环境的恶化与独特之爱的表达 | 第73-78页 |
第三章 种族矛盾的异化:美国黑人青少年的暴力 | 第78-102页 |
第一节 美国突显的社会问题:黑人青少年的暴力 | 第78-84页 |
第二节 客观环境:黑人青少年暴力的温床 | 第84-96页 |
一、黑人家庭结构的失衡:黑人父性的缺失 | 第84-88页 |
二、生存条件的恶化与司法的纵容 | 第88-92页 |
三、外部诱因:美国暴力环境的影响 | 第92-96页 |
第三节 主观认知:黑人青少年暴力的动力 | 第96-98页 |
第四节 教育问题:黑人青少年人性的回归 | 第98-102页 |
第四章 暴力透视:怀德曼的历史观和政治观 | 第102-118页 |
第一节 暴力书写背后的历史观 | 第102-107页 |
一、官方历史的质疑 | 第102-104页 |
二、民族创伤史观 | 第104-107页 |
三、暴力与历史的改变 | 第107页 |
第二节 暴力书写背后的政治观 | 第107-118页 |
一、集体主义原则的坚守 | 第108-110页 |
二、非暴力手段的可能性 | 第110-113页 |
三、黑人知识分子的中坚作用 | 第113-115页 |
四、理想社会的建构:种族融合 | 第115-118页 |
结语 | 第118-129页 |
第一节 作为社会表达的暴力书写 | 第118-123页 |
第二节 怀德曼的暴力书写与美国非裔文学传统 | 第123-129页 |
一、对前辈黑人作家的继承与修订 | 第123-126页 |
二、对黑人艺术运动作家的驳斥 | 第126-1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9-141页 |
致谢 | 第141-1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