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
1.1 选题依据和背景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6 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2 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概念、功能、构成要素和特色分析 | 第18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解读 | 第18-19页 |
2.1.1 湿地概念 | 第18页 |
2.1.2 湿地公园概念 | 第18页 |
2.1.3 国家湿地公园概念 | 第18-19页 |
2.1.4 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概念 | 第19页 |
2.2 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功能 | 第19-21页 |
2.3 城区型湿地公园构成要素 | 第21页 |
2.3.1 湿地植物 | 第21页 |
2.3.2 湿地动物 | 第21页 |
2.3.3 湿地水文 | 第21页 |
2.3.4 湿地土壤 | 第21页 |
2.3.5 湿地气候 | 第21页 |
2.4 城区型湿地公园特色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4.1 区位特色 | 第21页 |
2.4.2 生态环境特色 | 第21-22页 |
2.4.3 功能特色 | 第22页 |
2.4.4 经济效益特色 | 第22页 |
2.4.5 科普宣教特色 | 第22页 |
2.5 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22-23页 |
2.6 小结 | 第23-24页 |
3 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| 第24-30页 |
3.1 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的相关理论 | 第24-26页 |
3.1.1 恢复生态学理论 | 第24页 |
3.1.2 景观生态学理论 | 第24页 |
3.1.3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| 第24页 |
3.1.4 环境承载力理论 | 第24-25页 |
3.1.5 系统保护规划理论 | 第25页 |
3.1.6 生物多样性理论 | 第25页 |
3.1.7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5-26页 |
3.2 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主要目标 | 第26页 |
3.3 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主要原则 | 第26-27页 |
3.4 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主要内容 | 第27页 |
3.5 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主要流程 | 第27-29页 |
3.6 小结 | 第29-30页 |
4 案例研究——以江西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为例 | 第30-47页 |
4.1 江西湿地资源概况 | 第30页 |
4.2 湿地公园概况 | 第30-34页 |
4.2.1 公园位置 | 第30-31页 |
4.2.2 水文概况 | 第31页 |
4.2.3 气象概况 | 第31页 |
4.2.4 交通条件 | 第31页 |
4.2.5 区域生态资源概况 | 第31-32页 |
4.2.6 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现状 | 第32页 |
4.2.7 湿地类型、面积与分布 | 第32-33页 |
4.2.8 湿地生物多样性 | 第33-34页 |
4.3 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| 第34-36页 |
4.3.1 生态系统典型性 | 第34页 |
4.3.2 湿地面积比例 | 第34页 |
4.3.3 生态系统独特性 | 第34页 |
4.3.4 湿地物种多样性 | 第34页 |
4.3.5 湿地水资源 | 第34-35页 |
4.3.6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| 第35-36页 |
4.3.7 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挑战 | 第36页 |
4.4 湿地公园规划总则 | 第36-37页 |
4.4.1 规划指导思想 | 第36页 |
4.4.2 规划原则 | 第36页 |
4.4.3 湿地公园定位、主题和形象设计 | 第36-37页 |
4.5 湿地公园功能分区 | 第37-39页 |
4.5.1 功能分区原则 | 第37页 |
4.5.2 功能分区结果 | 第37-38页 |
4.5.3 保护保育区 | 第38-39页 |
4.5.4 恢复重建区 | 第39页 |
4.5.5 宣教展示区 | 第39页 |
4.5.6 合理利用区 | 第39页 |
4.5.7 管理服务区 | 第39页 |
4.6 生态恢复和保护规划 | 第39-43页 |
4.6.1 水质保护规划 | 第39-40页 |
4.6.2 水体修复规划 | 第40页 |
4.6.3 水岸保护规划 | 第40-41页 |
4.6.4 栖息地(湿地植物)恢复与修复规划 | 第41页 |
4.6.5 河岸植被带恢复规划 | 第41-43页 |
4.7 科普宣教规划 | 第43-45页 |
4.7.1 科普宣教设施规划 | 第43-44页 |
4.7.2 旅游解说标示系统规划 | 第44页 |
4.7.3 湿地科研监测规划 | 第44-45页 |
4.8 生态旅游规划 | 第45-46页 |
4.8.1 江西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规划 | 第45页 |
4.8.2 江西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线路规划 | 第45-46页 |
4.9 小结 | 第46-47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47-49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47-48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5-56页 |
附录1 江西省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统计表 | 第56-57页 |
附录2 江西省湿地资源分布图 | 第57-58页 |
附录3 江西省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分布图 | 第58-59页 |
附录4 江西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卫星遥感影像图 | 第59-60页 |
附录5 江西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分布图 | 第60-61页 |
附录6 江西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 | 第61-62页 |
附录7 江西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保育区分区图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