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敦煌地区生物多样性评价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 引言 | 第9-18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1-17页 |
·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·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的现状 | 第12页 |
·国外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自然保护体系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·自然保护体系 | 第14页 |
·自然保护体系构成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7-18页 |
2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18-23页 |
·研究区域的划定 | 第18-19页 |
·"大敦煌地区"提出的原因 | 第18页 |
·"大敦煌地区"范围的划定 | 第18-19页 |
·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| 第19页 |
·地形地貌 | 第19-20页 |
·气候 | 第20页 |
·土壤 | 第20页 |
·水文条件 | 第20-21页 |
·植被 | 第21页 |
·湿地面积与分布 | 第21-23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23-27页 |
·数据收集方法 | 第23页 |
·资料收集 | 第23页 |
·实地调研 | 第23页 |
·大敦煌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性评价方法 | 第23-26页 |
·评价指标的确定 | 第23-24页 |
·评价指标的涵义 | 第24页 |
·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处理 | 第24-25页 |
·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| 第25页 |
·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 | 第25页 |
·生物多样性状况分级 | 第25-26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6-27页 |
4 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性评价 | 第27-29页 |
·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指标统计 | 第27-28页 |
·大敦煌地区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 | 第27页 |
·大敦煌地区野生高等动物丰富度 | 第27页 |
·大敦煌地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 | 第27页 |
·物种受威胁程度 | 第27页 |
·国家级保护物种丰富度 | 第27-28页 |
·外来物种入侵度 | 第28页 |
·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性评价结果 | 第28-29页 |
5 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驱动力 | 第29-32页 |
·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9-30页 |
·生境退化、破坏严重 | 第29页 |
·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脆弱性 | 第29页 |
·生物多样性锐减 | 第29-30页 |
·威胁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驱动力 | 第30-32页 |
·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| 第30页 |
·节水措施不当,地下水超采严重 | 第30-31页 |
·人地、草畜矛盾突出 | 第31-32页 |
6 保护方案 | 第32-41页 |
·基本原则 | 第32页 |
·保护对策 | 第32-33页 |
·具体途径 | 第33-40页 |
·建立大敦煌地区保护区管理局 | 第33页 |
·统筹文化历史遗产和地质地貌遗迹的一体化保护 | 第33-36页 |
·建立西部民族(民俗)历史文化博物馆 | 第34页 |
·建立国家荒漠地质地貌遗迹公园 | 第34-36页 |
·划分三大保护区群 | 第36-40页 |
·建立国家荒漠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库 | 第37-38页 |
·建立国家西部土著动植物园 | 第38-39页 |
·配套设施 | 第39页 |
·项目建设计划 | 第39-40页 |
·预期目标 | 第40-41页 |
7 结论与建议 | 第41-43页 |
·结论 | 第41页 |
·建议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个人简介 | 第47-48页 |
导师简介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附录1 大敦煌地区受威胁植物物种名录 | 第50页 |
附录2 大敦煌地区受威胁鸟类名录 | 第50-56页 |
附录3 大敦煌地区受威胁哺乳动物名录 | 第56-58页 |
附录4 大敦煌地区受威胁两栖类名录 | 第58页 |
附录5 大敦煌地区受威胁爬行类名录 | 第58-59页 |
附录6 大敦煌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