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3D打印技术概述 | 第12-16页 |
1.1.1 3D打印技术及原理 | 第12-14页 |
1.1.2 3D打印及其工艺的分类 | 第14-15页 |
1.1.3 3D打印技术特点 | 第15-16页 |
1.2 国内外3D打印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3 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 | 第18-21页 |
1.3.1 熔融沉积成型技术概述 | 第18页 |
1.3.2 FDM工艺原理 | 第18-20页 |
1.3.3 FDM打印机的组成 | 第20-21页 |
1.4 FDM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1.5 本文研究的内容、目的及意义 | 第23-25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23页 |
1.5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成型材料的性能分析 | 第25-32页 |
2.1 FDM成型对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 | 第25-26页 |
2.2 支撑材料的性能要求 | 第26-27页 |
2.2.1 剥离性支撑材料 | 第26-27页 |
2.2.2 水溶性支撑材料 | 第27页 |
2.3 传统FDM材料成型过程的分析 | 第27-29页 |
2.3.1 热塑性材料在FDM成型过程中的流变行为 | 第27-29页 |
2.4 成型过程中的热力学转变 | 第29-31页 |
2.4.1 成型材料的力学状态和热转变 | 第29-30页 |
2.4.2 聚合物的粘弹性 | 第30-31页 |
2.5 FDM低熔点金属材料性能分析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熔融沉积成形精度的影响因素 | 第32-38页 |
3.1 成形系统因素分析 | 第32-35页 |
3.1.1 成型系统本身引起的误差 | 第32-33页 |
3.1.2 三维模型STL格式文件转换的误差 | 第33页 |
3.1.3 分层处理产生的误差 | 第33-35页 |
3.2 成形工艺因素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2.1 喷嘴移动速度与挤出速度配合 | 第35页 |
3.2.2 打印温度 | 第35页 |
3.2.3 喷丝宽度引起的轮廓线误差 | 第35页 |
3.2.4 材料收缩引起的误差 | 第35-36页 |
3.2.5 填充路径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3 后处理因素分析 | 第3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锡铋低熔点合金成分的确定及熔炼 | 第38-44页 |
4.1 金属熔融沉积可能性的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2 合金成分的确定 | 第39-40页 |
4.3 实验设备 | 第40页 |
4.4 实验原材料 | 第40-41页 |
4.5 熔炼工艺 | 第41-43页 |
4.5.1 Sn-40%Bi合金 | 第42-43页 |
4.5.2 Sn-58%Bi合金 | 第4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锡铋合金的制丝和熔融沉积实验 | 第44-58页 |
5.1 锡铋合金挤压实验 | 第44-47页 |
5.1.1 挤压模具的设计 | 第44-45页 |
5.1.2 圆柱棒的挤压 | 第45-47页 |
5.2 金属丝材拉拔 | 第47-48页 |
5.3 锡铋金属丝材的熔融沉积实验 | 第48-52页 |
5.3.1 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 | 第48-49页 |
5.3.2 实验方案及过程 | 第49-52页 |
5.4 金属丝材熔融沉积前后的金相组织分析 | 第52-54页 |
5.4.1 试样的截取与镶嵌 | 第52-53页 |
5.4.2 试样的打磨与抛光 | 第53页 |
5.4.3 试样的腐蚀与观察 | 第53页 |
5.4.4 金相分析 | 第53-54页 |
5.5 熔融沉积实验分析与讨论 | 第54-5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8-59页 |
6.1 结论 | 第58页 |
6.2 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情况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