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化学论文

铁皮石斛多糖的分离纯化、结构分析和抗氧化活性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符号说明第10-12页
第一章 前言第12-20页
    1.1 铁皮石斛的研究概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铁皮石斛简介和生物活性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铁皮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1.2 多糖的研究概述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多糖的生物活性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多糖的提取、分离和纯化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多糖纯度和分子量测定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多糖的结构分析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多糖的研究中存在的困难第18-19页
    1.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、意义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-20页
第二章 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、分离和纯化第20-29页
    2.1 材料、试剂、仪器与设备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材料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剂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仪器与设备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水提醇沉法对铁皮石斛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流程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的计算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苯酚硫酸法多糖含量的测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铁皮石斛粗多糖的脱蛋白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粗多糖DOPB的柱分离第22-23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铁皮石斛粗多糖提取与糖含量测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铁皮石斛粗多糖的分离和纯化第24-2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三章 铁皮石斛多糖的结构分析第29-53页
    3.1 材料、试剂、仪器与设备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材料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剂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仪器与设备第29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铁皮石斛多糖的纯度及其相对分子量的测定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铁皮多糖的紫外光谱分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铁皮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铁皮石斛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铁皮石斛多糖DOPB1的原子力显微镜(AFM)分析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铁皮石斛多糖DOPB1的高碘酸氧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铁皮石斛多糖DOPB1的Smith降解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铁皮石斛多糖DOPB1的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第33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33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铁皮石斛多糖的纯度及其相对分子量的测定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铁皮石斛多糖的紫外光谱图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铁皮石斛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铁皮石斛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铁皮石斛多糖DOPB1的原子力显微镜(AFM)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铁皮石斛多糖DOPB1的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分析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铁皮石斛多糖DOPB1的核磁分析结果第48-5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四章 铁皮石斛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第53-60页
    4.1 材料、试剂、仪器与设备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材料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试剂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仪器与设备第53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法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测定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第54-55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分析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的测定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8-60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0-62页
    5.1 主要的结论第60-61页
    5.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61页
    5.3 展望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金银花农药残留状况与膳食暴露风险研究
下一篇:苔类植物黄酮和苯丙素类化合物氧甲基转移酶功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