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勰《文心雕龙》有关宋玉赋的批评探微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一、宋玉辞赋概况 | 第8-9页 |
二、宋玉辞赋评价问题 | 第9-10页 |
三、刘勰的宋玉批评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《九辩》与《九歌》关系及屈、宋传承问题 | 第12-20页 |
一、宋玉悲秋 | 第12-14页 |
二、坎壈伤怀 | 第14-15页 |
三、屈宋传承与并称问题 | 第15-20页 |
第二章 《诠赋》篇对关宋玉赋的批评 | 第20-28页 |
一、宋玉《风》《钓》,与诗画境 | 第20-25页 |
二、宋发巧谈,实始淫丽 | 第25-26页 |
三、《诠赋》不提《神女》等赋的原由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《招魂》与祝辞 | 第28-40页 |
一、战国以前的祝辞 | 第28-32页 |
二、战国时代的祝辞与《招魂》 | 第32-35页 |
三、汉魏祝辞 | 第35-37页 |
四、小结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宋玉与对问体 | 第40-48页 |
一、宋玉“始造对问” | 第40-43页 |
二、宋玉之后的“对问” | 第43-45页 |
三、小结 | 第45-48页 |
第五章 《登徒子好色赋》与中国谐隐文传统 | 第48-56页 |
一、《登徒子好色赋》与谐辞的区别 | 第48-51页 |
二、刘勰“谐隐”观的局限 | 第51-54页 |
三、余论 | 第54-56页 |
结语 | 第56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后记 | 第62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