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选题依据 | 第12-13页 |
1.2 汉江上游地区风成黄土研究历史和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过程 | 第15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过程 | 第16-17页 |
1.3.3 工作量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研究材料和研究区环境 | 第18-24页 |
2.1 研究区自然环境 | 第18-19页 |
2.2 研究材料 | 第19-20页 |
2.3 军王村剖面的地层序列 | 第20-24页 |
2.3.1 军王村剖面地层特征 | 第20-22页 |
2.3.2 军王村剖面地层年代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研究方法 | 第24-28页 |
3.1 野外工作方法 | 第24页 |
3.2 室内研究方法 | 第24-28页 |
3.2.1 磁化率的测定 | 第24-25页 |
3.2.2 粒度的测定 | 第25页 |
3.2.3 色度的测定 | 第25页 |
3.2.4 烧失量的测定 | 第25-26页 |
3.2.5 化学元素的测定 | 第26-28页 |
第4章 军王村黄土剖面的理化性质特征 | 第28-46页 |
4.1 军王村剖面色度特征 | 第28-32页 |
4.1.1 色度的意义 | 第28页 |
4.1.2 色度的分布特征 | 第28-32页 |
4.2 军土村剖面磁化率特征 | 第32-35页 |
4.2.1 磁化率的意义 | 第32-33页 |
4.2.2 军王村剖面磁化率特征 | 第33-35页 |
4.3 军王村剖面粒度特征 | 第35-44页 |
4.3.1 粒度组成特征 | 第35-40页 |
4.3.2 粒度参数特征 | 第40-42页 |
4.3.3 粒度分布曲线 | 第42-44页 |
4.4 军王村剖面烧失量特征 | 第44-46页 |
第5章 军王村黄土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6-54页 |
5.1 常量元素分布特征 | 第46-50页 |
5.2 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| 第50-54页 |
第6章 汉中盆地黄土的风化特征 | 第54-66页 |
6.1 Rb/Sr、K/Na、Si/Al、Fe/Mg比值及意义 | 第54-58页 |
6.2 CIA、Ba、Ki、a参数特征及意义 | 第58-59页 |
6.3 元素迁移特征 | 第59-61页 |
6.4 三角图(A-CN-K) | 第61-62页 |
6.5 风化程度及土壤归属 | 第62-63页 |
6.6 与秦岭北侧黄土的比较 | 第63-66页 |
第7章 汉中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 | 第66-70页 |
7.1 晚更新世(55.0~11.5 ka B.P.) | 第66-67页 |
7.2 全新世早期(11.5~8.5 ka B.P.) | 第67-68页 |
7.3 全新世中期(8.5~3.1 ka B.P.) | 第68-69页 |
7.4 全新世晚期(3.1 ka B.P.至今) | 第69-70页 |
第8章 结论 | 第70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