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2 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2.1 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方法 | 第13页 |
1.2.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(SNCR) | 第13-14页 |
1.2.3 选择性催化还原(SCR) | 第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3.1 低温SCR催化剂脱硝机理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.2 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.3 Mn基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2 实验内容及表征 | 第20-24页 |
2.1 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| 第20-21页 |
2.1.1 仪器设备 | 第20页 |
2.1.2 化学试剂及气体 | 第20-21页 |
2.2 实验装置 | 第21页 |
2.3 催化剂表征 | 第21-24页 |
2.3.1 BET比表面积分析 | 第22页 |
2.3.2 X射线衍射(XRD)分析 | 第22页 |
2.3.3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分析 | 第22页 |
2.3.4 程序升温还原(H_2-TPR)和程序升温脱附(NH_3-TPD)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3.5 InsituDRIFT | 第23-24页 |
3 MnNdO_x催化剂的NH_3-SCR反应研究 | 第24-37页 |
3.1 催化剂制备 | 第24页 |
3.2 活性及表征分析 | 第24-33页 |
3.2.1 SCR活性 | 第24-25页 |
3.2.2 抗SO_2和H_2O的毒化 | 第25页 |
3.2.3 XRD和BET测试 | 第25-26页 |
3.2.4 SEM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2.5 XPS和ICP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2.6 H_2-TPR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2.7 NH_3-TPD分析 | 第29页 |
3.2.8 NO的氧化性 | 第29-30页 |
3.2.9 InsituDRIFT结果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3 讨论分析 | 第33-36页 |
3.3.1 动力学研究 | 第33-34页 |
3.3.2 反应促进机理 | 第34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4 MnSbO_x/TiO_2催化剂的NH_3-SCR反应研究 | 第37-47页 |
4.1 催化剂制备 | 第37页 |
4.2 活性及表征分析 | 第37-46页 |
4.2.1 SCR活性 | 第37-38页 |
4.2.2 抗SO_2毒化性 | 第38-39页 |
4.2.3 BET和XRD分析 | 第39-40页 |
4.2.4 XPS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2.5 H_2-TPR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2.6 NH_3-TPD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2.7 NO的氧化 | 第43页 |
4.2.8 原位红外研究 | 第43-46页 |
4.2.9 促进机理 | 第46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5 MnEuO_x/TiO_2催化剂的抗SO_2毒化研究 | 第47-63页 |
5.1 催化剂制备 | 第47页 |
5.2 活性及表征分析 | 第47-62页 |
5.2.1 SCR活性 | 第47-48页 |
5.2.2 SO_2抵抗性 | 第48-49页 |
5.2.3 BET和XRD分析 | 第49-50页 |
5.2.4 XPS分析 | 第50-52页 |
5.2.5 H_2-TPR分析 | 第52页 |
5.2.6 NH_3-TPD | 第52-53页 |
5.2.7 NO_x的吸附分析 | 第53页 |
5.2.8 NO的氧化 | 第53-54页 |
5.2.9 原位红外研究 | 第54-59页 |
5.2.10 两个新鲜催化剂抗SO_2中毒的原位红外研究 | 第59-6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6 MnNbO_x/TiO_2催化剂的NH_3-SCR反应及抗SO_2毒化研究 | 第63-75页 |
6.1 催化剂制备 | 第63页 |
6.2 活性及表征分析 | 第63-73页 |
6.2.1 SCR活性 | 第63-64页 |
6.2.2 抗SO_2和H_2O毒化性能 | 第64页 |
6.2.3 BET和XRD分析 | 第64-65页 |
6.2.4 XPS分析 | 第65-67页 |
6.2.5 H_2-TPR分析 | 第67页 |
6.2.6 NH_3-TPD分析 | 第67-68页 |
6.2.7 NO的氧化 | 第68-69页 |
6.2.8 原位红外分析 | 第69-73页 |
6.3 元素对比 | 第73-74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7 总结与建议 | 第75-77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75-76页 |
7.2 后续工作展望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研究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