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集成工艺的发展动态 | 第11-14页 |
1.2.1 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 | 第11-14页 |
1.2.2 CMOS工艺的发展现状 | 第14页 |
1.3 超宽带无线接收机重要模块的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4-22页 |
1.3.1 超宽带无线接收机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1.3.2 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1.3.3 超宽带混频器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1.4 论文结构及设计安排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超宽带接收系统的性能指标 | 第23-31页 |
2.1 噪声与噪声系数 | 第23-26页 |
2.2 灵敏度 | 第26-27页 |
2.3 线性度与动态范围 | 第27-3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| 第31-54页 |
3.1 常用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性能参数 | 第31-35页 |
3.1.1 增益 | 第32-33页 |
3.1.2 噪声 | 第33页 |
3.1.3 驻波比、稳定性 | 第33-35页 |
3.2 常用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拓扑结构 | 第35-39页 |
3.2.1 共栅结构 | 第35-36页 |
3.2.2 源简并电感型共源结构 | 第36-37页 |
3.2.3 电阻负反馈结构 | 第37-38页 |
3.2.4 串联-并联反馈结构 | 第38-39页 |
3.3 基于切比雪夫网络修正的超宽带LNA的设计 | 第39-48页 |
3.3.1 输入阻抗结构设计 | 第40-42页 |
3.3.2 噪声分析 | 第42-44页 |
3.3.3 基于切比雪夫网络修正的超宽带LNA的整体设计 | 第44-45页 |
3.3.4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45-48页 |
3.4 采用高增益噪声消除的超宽带无电感LNA的设计 | 第48-53页 |
3.4.1 反馈结构的噪声消除技术 | 第48-50页 |
3.4.2 增益提高的反馈结构型噪声消除技术 | 第50页 |
3.4.3 无电感高增益LNA总体设计 | 第50-52页 |
3.4.4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超宽带混频器的设计 | 第54-67页 |
4.1 混频器的技术指标 | 第55-57页 |
4.1.1 增益 | 第55页 |
4.1.2 噪声系数 | 第55-56页 |
4.1.3 线性度 | 第56页 |
4.1.4 隔离度 | 第56-57页 |
4.2 超宽带混频器的基本拓扑结构 | 第57-60页 |
4.2.1 单平衡有源混频器 | 第57-58页 |
4.2.2 双平衡有源混频器 | 第58-59页 |
4.2.3 无源混频器 | 第59-60页 |
4.3 超宽带混频器的设计 | 第60-66页 |
4.3.1 射频输入端口 | 第61-62页 |
4.3.2 本振输入端口设计 | 第62-63页 |
4.3.3 超宽带混频器的整体设计 | 第63-6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5.1 总结 | 第67-68页 |
5.2 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