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隧道工程论文--隧道结构理论论文

木寨岭岭脊段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规律及支护技术研究

致谢第5-6页
中文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1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项目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关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研究现状第11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工程实例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变形控制技术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超前应力释放技术第17-18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第18-19页
2 木寨岭隧道岭脊段概况第19-31页
    2.1 地层岩性第19-21页
    2.2 地质构造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地应力概况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地应力现场测试情况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木寨岭隧道地应力分级第25页
    2.4 施工概况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施作二衬段概况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未二衬段概况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圆心断面导洞扩挖段概况第29-31页
3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规律分析第31-53页
    3.1 三台阶法施工概述第31-32页
    3.2 监测数据分析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现场监测方案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监测数据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 3.3 数值模拟分析第3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变形分析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围岩应力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初支应力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3.4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特点第50-51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51-53页
4 衬砌-围岩结构体系受力特征及二衬开裂原因分析第53-69页
    4.1 关于应力松弛区的研究第53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概述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围岩应力的弹塑性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应力松弛区的作用第56-60页
    4.2 衬砌-围岩结构体系受力特征影响因素研究第60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应力松弛区弹性模量E_r的影响作用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应力松弛区厚度L_α的影响作用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侧压力系数λ的影响作用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隧道断面形状的影响作用第66-67页
    4.3 二衬开裂原因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68-69页
5 岭脊段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开挖支护方案研究第69-93页
    5.1 圆形断面导洞扩挖方案的提出第69-70页
    5.2 圆形断面导洞扩挖法施工概述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超前导洞的开挖与支护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隧道正洞的扩挖与支护第70-74页
    5.3 监测数据分析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监测方案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监测数据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5.4 数值模拟分析第77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模型的建立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变形分析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围岩应力分析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初支应力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 5.5 导洞扩挖法与三台阶法的比较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变形对比分析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塑性区对比分析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围岩应力对比分析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初支应力对比分析第89页
    5.6 考虑应力松弛区的数值模拟分析第89-91页
    5.7 小结第91-93页
6 结论与展望第93-95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93-94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94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97页
作者简历第97-101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1页

论文共10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烟台机场航空物流发展战略研究
下一篇:地铁列车节能优化及行车调度综合控制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