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G通信中干扰对齐关键技术研究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缩略词表 | 第11-12页 |
| 数学符号表 | 第12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7页 |
| 1.1 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3-17页 |
| 1.2 超密集网络中的干扰特性 | 第17-21页 |
| 1.3 干扰对齐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5页 |
| 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25-27页 |
| 第二章 广义干扰对齐 | 第27-36页 |
| 2.1 全局干扰对齐方法 | 第27-31页 |
| 2.1.1 干扰对齐原理 | 第27-29页 |
| 2.1.2 全局干扰对齐算法 | 第29-30页 |
| 2.1.3 全局干扰对齐理论的局限性 | 第30-31页 |
| 2.2 广义干扰对齐理论 | 第31-35页 |
| 2.2.1 广义干扰对齐原理 | 第31-32页 |
| 2.2.2 广义干扰对齐的可行性研究 | 第32-35页 |
| 2.3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第三章 UDN下的干扰对齐方案 | 第36-60页 |
| 3.1 系统简介 | 第36-37页 |
| 3.2 UDN下的干扰对齐设计方法 | 第37-38页 |
| 3.3 UDN下的干扰对齐可行性条件研究 | 第38-40页 |
| 3.4 UDN下的干扰对齐的干扰选择策略 | 第40-45页 |
| 3.4.1 基于MMSE的干扰选择策略 | 第40-43页 |
| 3.4.2 基于贪婪算法的干扰选择策略 | 第43-45页 |
| 3.5 UDN下的干扰对齐方法 | 第45-50页 |
| 3.5.1 迭代式最大化信干噪比算法 | 第45-47页 |
| 3.5.2 特殊场景闭式解算法 | 第47-50页 |
| 3.6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50-58页 |
| 3.6.1 Wrap-around环境 | 第50-55页 |
| 3.6.2 特殊办公室场景 | 第55-56页 |
| 3.6.3 UDN下的可行性条件仿真验证 | 第56-58页 |
| 3.7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| 第四章 UDN下的干扰对齐鲁棒设计方法 | 第60-71页 |
| 4.1 信道误差模型 | 第60-61页 |
| 4.2 基于AISR的干扰选择策略 | 第61-63页 |
| 4.3 干扰对齐鲁棒算法 | 第63-66页 |
| 4.4 仿真结果 | 第66-70页 |
| 4.5 本章总结 | 第70-71页 |
|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4页 |
| 5.1 总结 | 第71-72页 |
| 5.2 论文展望 | 第72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79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