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绪论 | 第11-25页 |
一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20页 |
二、本论文的研究对象、方法、目标 | 第20-23页 |
三、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| 第23-25页 |
第一章 袁枚提出“性灵说”的社会、个人因素与文化思想渊源 | 第25-41页 |
第一节 袁枚“性灵说”提出的社会与个性化审美趣向 | 第26-33页 |
第二节 袁枚“性灵说”提出的文化与思想渊源 | 第33-41页 |
第二章 “性灵说”之“贵人”美学精神 | 第41-106页 |
第一节 “性灵说”的“贵人”美学精神与儒、道传统 | 第42-63页 |
第二节 注重自我价值的“贵人”美学精神 | 第63-83页 |
第三节 个体化审美诉求与“贵人”美学精神 | 第83-106页 |
第三章 “性灵说”之“重生”美学精神 | 第106-142页 |
第一节 真切生命体验的抒发 | 第108-122页 |
第二节 自在生命的自由抒发 | 第122-142页 |
第四章 “性灵说”之“尚情”美学精神 | 第142-188页 |
第一节 “抒发性情”与“诗缘情”说 | 第143-148页 |
第二节 “文”之“尚情”审美诉求 | 第148-159页 |
第三节 “发抒性情”的自然美学意义 | 第159-188页 |
第五章 “性灵说”之“尚情”美学精神的发展轨迹 | 第188-224页 |
第一节 “性情”论之变易与审美情感论的形成 | 第189-199页 |
第二节 袁枚的“性情”说之审美意旨 | 第199-224页 |
结语 | 第224-228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228-233页 |
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| 第233-234页 |
致谢 | 第234-2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