促进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研究--以鹰潭市为例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导论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5-16页 |
2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6页 |
2.1 资源型城市及其主要特征 | 第16-18页 |
2.1.1 产业结构单一 | 第16-17页 |
2.1.2 城市迅速完成集聚 | 第17页 |
2.1.3 城市的承载能力下降 | 第17页 |
2.1.4 城市空间布局较为分散 | 第17-18页 |
2.2 资源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18-20页 |
2.2.1 产业转型难度大 | 第18-19页 |
2.2.2 城市经济建设基础比较薄弱 | 第19-20页 |
2.2.3 创新型人才资源匮乏 | 第20页 |
2.3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途径 | 第20-23页 |
2.3.1 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| 第21-22页 |
2.3.2 资源型产业做精做深 | 第22页 |
2.3.3 多产业并举促转型 | 第22-23页 |
2.4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 | 第23-26页 |
2.4.1 产业援助政策 | 第23-24页 |
2.4.2 科技创新政策 | 第24页 |
2.4.3 投资融资政策 | 第24页 |
2.4.4 生态环境政策 | 第24-26页 |
3 鹰潭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分析 | 第26-44页 |
3.1 鹰潭市工业发展的优势(S)分析 | 第26-31页 |
3.1.1 区位优势突出 | 第26-28页 |
3.1.2 铜资源产业特色明显 | 第28-30页 |
3.1.3 替代产业不断发展 | 第30-31页 |
3.2 鹰潭市工业发展的劣势(W)分析 | 第31-37页 |
3.2.1 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| 第32-34页 |
3.2.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加强 | 第34-36页 |
3.2.3 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不足 | 第36-37页 |
3.2.4 科技创新平台不足 | 第37页 |
3.2.5 政府引导产业发展规划不明 | 第37页 |
3.3 鹰潭市工业发展的机遇(0) | 第37-40页 |
3.3.1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| 第37-38页 |
3.3.2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有力促进对外开放 | 第38-39页 |
3.3.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| 第39-40页 |
3.4 鹰潭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挑战(T) | 第40-44页 |
3.4.1“智能制造”给鹰潭带来的竞争压力 | 第40-42页 |
3.4.2 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面临极大约束 | 第42页 |
3.4.3 铜资源产业面临的困境 | 第42-44页 |
4 引导鹰潭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思考 | 第44-57页 |
4.1 加强工业发展规划引导 | 第44-47页 |
4.1.1 布局资源型或替代产业发展规划 | 第44-46页 |
4.1.2 完善工业发展空间结构布局 | 第46-47页 |
4.1.3 加快替代产业基地建设部署 | 第47页 |
4.2 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| 第47-50页 |
4.2.1 要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| 第48-49页 |
4.2.2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| 第49-50页 |
4.2.3 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| 第50页 |
4.3 强化工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 | 第50-54页 |
4.3.1 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 | 第51-52页 |
4.3.2 金融政策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| 第52-53页 |
4.3.3 提升优化要素配置能力 | 第53-54页 |
4.4 建立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保障机制 | 第54-57页 |
4.4.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| 第54页 |
4.4.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| 第54-55页 |
4.4.3 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