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--植物基因工程论文

拟南芥响应低磷胁迫突变体的鉴定及相关基因克隆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缩写词第12-13页
1 前言第13-21页
    1.1 磷的生物学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2 磷的吸收及其利用第13页
    1.3 植物吸收转运磷素第13-15页
    1.4 植物应对低磷胁迫机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根系形态的改变应对低磷胁迫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根系生理生化水平上应对低磷胁迫第16-17页
    1.5 低磷应答信号网络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磷信号感知通路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转录调控第18-19页
    1.6 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依据第19-21页
2 材料与方法第21-33页
    2.1 实验仪器第21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植物材料第21页
    2.3 药品和试剂第21-22页
    2.4 常用培养基与常用溶液的配制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常用培养基的配置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常用溶液的配制第22-24页
    2.5 实验方法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拟南芥的种植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突变体库的建立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低磷胁迫实验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指示剂溴甲酚紫培养基pH原位显示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拟南芥根际酸化能力的测定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6 无机磷浓度测定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7 总磷浓度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8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9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0 侧根密度的统计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1 根毛密度以及根毛长度的统计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2 H~+-ATPase活性测定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3 拟南芥杂交的方法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4 图位克隆技术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5 拟南芥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6 拟南芥总RNA的提取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7 反转录制备拟南芥cDNA第29-30页
    2.6 DNA测序及引物合成第30-33页
3 结果与分析第33-59页
    3.1 拟南芥突变体筛选方法的建立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溴甲酚紫原位显色筛选突变体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难溶磷处理下筛选突变体第34-35页
    3.2 低磷诱导根际酸化减弱突变体p328的筛选和表型分析第3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突变体p328根际酸化能力弱于WT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突变体p328酸化定量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突变体p328的H~+-ATPase酶活性低于WT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突变体p328对H~+-ATPase酶活性的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突变体p328磷浓度测定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突变体p328磷相关基因半定量分析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突变体p328低磷处理条件下积累更多花青素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突变体p328含有更低的叶绿素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突变体p328低磷处理下侧根密度低于WT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0 突变体p328根毛密度更低,根毛长度更短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1 突变体p328遗传背景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2 突变体p328的图位克隆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3 突变体p328突变位点的确定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4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3.3 低磷诱导根际酸化增强突变体p250的筛选和表型分析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突变体p250根际酸化能力强于WT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H~+-ATPase抑制剂Na_3VO_4抑制p250根际酸化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突变体p250低磷处理下H~+-ATP酶活性更高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突变体p250含有更多的H~+-ATPase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突变体p250磷浓度测定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突变体p250低磷处理下积累更多花青素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突变体p250低磷处理下侧根密度高于WT第53-54页
    3.4 突变体p1-31初步分析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突变体p1-31根际酸化能力强于WT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突变体p1-31磷浓度测定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突变体p1-31低磷处理下积累较少的花青素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突变体p1-31低磷处理下侧根密度高于WT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突变体p1-31根毛密度更高,根毛长度更长第57-59页
4 讨论第59-61页
    4.1 磷相关突变体筛选方法的探究第59页
    4.2 突变体p328更加不耐受低磷胁迫第59-60页
    4.3 突变体p250、p1-31更加耐受低磷胁迫第60-61页
5 结论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71页
致谢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SV40的微米荧光磁性颗粒用于单细胞双模检测
下一篇:细胞分裂素转运蛋白AtABCG14调控拟南芥根生长发育分子机理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