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1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0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21页 |
1.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21-22页 |
1.5.1 可能的创新 | 第21-22页 |
1.5.2 存在的不足 | 第22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| 第23-33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23-25页 |
2.1.1 低碳经济 | 第23-24页 |
2.1.2 政府角色 | 第24-25页 |
2.2 理论概述 | 第25-27页 |
2.2.1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2.2 外部性理论 | 第26页 |
2.2.3 市场失灵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3 低碳经济时代政府角色定位的必要性和政府可采取的措施 | 第27-30页 |
2.3.1 低碳经济时代政府角色定位的必要性分析 | 第27-30页 |
2.3.2 低碳经济时代政府可采取的措施 | 第3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3页 |
第三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政府角色定位分析 | 第33-51页 |
3.1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中央政府角色定位 | 第33-43页 |
3.1.1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| 第33-39页 |
3.1.2 制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 | 第39-42页 |
3.1.3 低碳经济时代中央政府角色定位的现状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2 低碳经济时代地方政府角色定位—以安徽省为例 | 第43-49页 |
3.2.1 低碳经济时代安徽省政府角色定位现状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2.2 低碳经济时代安徽省政府角色定位的实证分析 | 第44-49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四章 低碳经济时代国外政府角色定位的经验与启示 | 第51-57页 |
4.1 低碳经济时代国外政府角色定位的经验 | 第51-53页 |
4.1.1 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| 第51-52页 |
4.1.2 作为经济活动的管理者 | 第52页 |
4.1.3 作为经济活动的倡导者 | 第52-53页 |
4.2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异同点 | 第53-54页 |
4.2.1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同点 | 第53页 |
4.2.2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差异 | 第53-54页 |
4.3 国外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启示 | 第54-55页 |
4.3.1 规则的制定者 | 第54-55页 |
4.3.2 规则的维护者 | 第55页 |
4.3.3 规则的监督者 | 第5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五章 低碳经济时代中国政府角色定位的对策建议 | 第57-67页 |
5.1 低碳经济时代政府角色定位合理性的评价标准 | 第57页 |
5.2 低碳经济时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的差异 | 第57-59页 |
5.3 低碳经济时代政府角色定位的建议 | 第59-63页 |
5.3.1 低碳经济时代中央政府角色定位 | 第60-62页 |
5.3.2 低碳经济时代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| 第62-63页 |
5.4 有效发挥政府角色的对策建议 | 第63-65页 |
5.4.1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实现低碳经济目标 | 第63页 |
5.4.2 建立法治规范,实施依法行政 | 第63-64页 |
5.4.3 构建合理机制,加强监督指导 | 第64页 |
5.4.4 健全组织结构,履行政府职能 | 第64页 |
5.4.5 通力合作治理,发挥主体作用 | 第64-6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结束语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附录1:问卷调查 | 第73-75页 |
附录2:问卷调查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