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治博弈论下良性省际政府合作研究--以贵州省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CT | 第5-6页 |
导论 | 第7-25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1.理论价值 | 第8-10页 |
2.现实价值 | 第10页 |
(三)文献综述 | 第10-20页 |
1.关于政治博弈论的研究 | 第10-15页 |
2.关于政府间合作或互动关系的研究 | 第15-19页 |
3.关于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对外合作问题研究 | 第19-20页 |
(四)简要述评 | 第20-21页 |
(五)研究思路、方法及创新点 | 第21-25页 |
1.研究思路 | 第21-22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3.可能的创新点 | 第23-25页 |
一、理论梳理和模型分析 | 第25-37页 |
(一)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下政治主体间的利益关系 | 第25-32页 |
1.个体理性的含义和现实表现 | 第25-27页 |
2.集体理性的含义和现实形式 | 第27-29页 |
3.个体理性、集体理性与冲突、合作的相关性 | 第29-32页 |
(二)作为理论工具的政治博弈论 | 第32-37页 |
1.政治博弈的基本要素 | 第32-34页 |
2.政治博弈论中的几种非合作模型 | 第34-37页 |
二、贵州省际政府合作状况初探 | 第37-44页 |
(一)贵州在省际政府间合作的形式 | 第38-41页 |
1.高铁经济带下的产业承接和城市群建设 | 第38页 |
2.地区扶贫与开发 | 第38-39页 |
3.能源和特色产品输入输出 | 第39页 |
4.社会公共服务合作 | 第39-40页 |
5.联省旅游线路开发 | 第40页 |
6.环境与灾害防控联动 | 第40-41页 |
(二)贵州在省际政府合作中存在的困局 | 第41-44页 |
1.后发赶超缺少支柱型产业 | 第41-42页 |
2.合作制度化水平和开放程度较低 | 第42页 |
3.边界和跨界公共问题治理效能低 | 第42-43页 |
4.不可避免的资源争夺 | 第43-44页 |
三、贵州省际政府合作困局原因分析 | 第44-48页 |
(一)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 | 第44-45页 |
(二)合作制度、平台建设滞后 | 第45页 |
(三)跨区域公共资源管理缺位 | 第45-46页 |
(四)合作主体过于单一化 | 第46页 |
(五)对外部资源过度依赖 | 第46-48页 |
四、良性省际政府间合作的实现方式 | 第48-59页 |
(一)对合作理性的理论探究 | 第48-50页 |
1.自发合作向合作理性演化的本质 | 第48页 |
2.合作理性的达成 | 第48-49页 |
3.对合作理性的总结分析 | 第49-50页 |
(二)遵循的原则 | 第50-52页 |
1.理顺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关系原则 | 第50-51页 |
2.完善正式制度原则 | 第51页 |
3.资源互补与有效流通原则 | 第51-52页 |
(三)良性省际政府合作的实现路径 | 第52-56页 |
1.市场资源共享与互补路径 | 第52-53页 |
2.构建合作机制路径 | 第53-54页 |
3.服务先导路径 | 第54-56页 |
(四)良性省际政府合作的现实策略 | 第56-59页 |
1.强化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发达地区对接 | 第56页 |
2.打造有跨地界影响力的品牌 | 第56-57页 |
3.强化领导干部管理并增加对外交流频度 | 第57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后记 | 第63-6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