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9页 |
1.1 论文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不确定性多目标优化理论与智能决策理论发展 | 第14-17页 |
1.2.1 不确定性多目标优化理论发展 | 第14-16页 |
1.2.2 智能决策理论发展 | 第16-17页 |
1.3 基于生命力的舰体空间划分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3.1 确定性方法研究 | 第17页 |
1.3.2 概率性方法研究 | 第17-19页 |
1.3.3 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9页 |
1.4 基于生命力的舰船通道研究现状 | 第19-26页 |
1.4.1 舰船通道数学模型分析 | 第20页 |
1.4.2 国外通道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| 第20-25页 |
1.4.3 国内通道相关研究现状 | 第25-26页 |
1.5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26-29页 |
第2章 可控鲁棒性多目标优化理论研究 | 第29-49页 |
2.1 鲁棒性优化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建模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2 可控鲁棒性优化理论 | 第30-37页 |
2.2.1 鲁棒性衡量方法 | 第30-34页 |
2.2.2 鲁棒性控制模型 | 第34-37页 |
2.3 DSD优化算法分析 | 第37-43页 |
2.3.1 DSD多目标优化算法中的基本概念 | 第38页 |
2.3.2 DSD多目标优化算法基本步骤 | 第38-43页 |
2.4 基于DSD算法的可控鲁棒性优化理论工程应用可行性分析 | 第43-48页 |
2.4.1 船舶概念设计阶段经典算例 | 第43-45页 |
2.4.2 可控鲁棒性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| 第45-4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3章 基于可控鲁棒性的舰船分舱优化设计 | 第49-69页 |
3.1 基于生命力的舰船分舱优化中不确定性因素 | 第49-53页 |
3.1.1 舰船分舱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| 第49-51页 |
3.1.2 分舱方案设计中不确定性因素建模 | 第51-53页 |
3.2 舰船分舱方案简化模型 | 第53-55页 |
3.3 舰船分舱方案评估目标函数 | 第55-63页 |
3.3.1 舰船分舱设计中生命力评价模型 | 第55-61页 |
3.3.2 舰船分舱设计中舰体重量评价模型 | 第61-63页 |
3.3.3 舰船分舱设计鲁棒性评价模型 | 第63页 |
3.4 舰船分舱优化中约束条件 | 第63-66页 |
3.4.1 动力舱对分舱优化的约束 | 第64-65页 |
3.4.2 推进轴系布置对分舱优化的约束 | 第65页 |
3.4.3 普通舱室对分舱优化的约束 | 第65-66页 |
3.5 基于可控鲁棒性的舰船分舱多目标优化模型 | 第66页 |
3.6 分舱优化鲁棒性结果 | 第66-68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4章 基于有向型一致性直觉模糊理论的舰船动力舱方案优选研究 | 第69-85页 |
4.1 引言 | 第69页 |
4.2 有向型一致性直觉模糊决策方法的建立 | 第69-73页 |
4.2.1 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 | 第70页 |
4.2.2 直觉模糊集混合加权集结算子 | 第70-71页 |
4.2.3 直觉模糊集加权距离与差异度 | 第71页 |
4.2.4 有向型一致性直觉模糊决策算法 | 第71-73页 |
4.3 舰船动力舱位置影响因素 | 第73-78页 |
4.3.1 环境载荷对动力舱位置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4.3.2 动力舱位置对舰船重量中心的控制 | 第74-76页 |
4.3.3 推进系统的布置对动力舱位置的影响 | 第76页 |
4.3.4 艏艉动力舱间距对烟道布置的影响 | 第76-77页 |
4.3.5 艏艉动力舱间距对生命力保障的影响 | 第77-78页 |
4.4 动力舱多方案多属性优选模型 | 第78-82页 |
4.4.1 备选方案生成 | 第78-79页 |
4.4.2 专家及属性权重确定 | 第79-80页 |
4.4.3 专家决策及方案优选 | 第80-82页 |
4.5 有向型一致性直觉模糊决策方法对比研究 | 第82-8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第5章 舰船通道人机效能评估研究 | 第85-107页 |
5.1 通达性评估指标体系 | 第85-90页 |
5.1.1 通达性评估想定状态 | 第85-87页 |
5.1.2 通达性评估衡准 | 第87-90页 |
5.2 改进TOPSIS评价方法 | 第90-97页 |
5.2.1 TOPSIS评价方法 | 第91-92页 |
5.2.2 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 | 第92-95页 |
5.2.3 改进TOPSIS评价方法 | 第95-97页 |
5.3 通道人机效能评估体系 | 第97-98页 |
5.3.1 通达性贡献率 | 第97-98页 |
5.3.2 空间资源贡献率 | 第98页 |
5.3.3 人机工效贡献率 | 第98页 |
5.4 通道人机效能评估实例研究 | 第98-106页 |
5.4.1 实例描述 | 第99-100页 |
5.4.2 基于Maritime的通道建模仿真 | 第100-103页 |
5.4.3 方案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| 第103-104页 |
5.4.4 舰员数量对人机效能的影响研究 | 第104-10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06-107页 |
第6章 舰船疏散网络模型通达性研究 | 第107-121页 |
6.1 舰船疏散流程研究 | 第107-109页 |
6.1.1 舰船疏散特点 | 第107-108页 |
6.1.2 通用的疏散流程 | 第108-109页 |
6.2 舰船疏散网络模型 | 第109-111页 |
6.2.1 网络的矩阵表达 | 第109页 |
6.2.2 舰船疏散网络模型的数学表示 | 第109-111页 |
6.3 舰船疏散求解模型 | 第111-115页 |
6.3.1 目标函数的建立 | 第111-112页 |
6.3.2 舰员流动约束处理 | 第112-113页 |
6.3.3 舰员流动速度函数建立 | 第113-114页 |
6.3.4 求解函数建立 | 第114-115页 |
6.4 基于疏散求解模型的算例研究 | 第115-117页 |
6.4.1 算例介绍 | 第115-116页 |
6.4.2 算例计算及结果分析 | 第116-117页 |
6.5 基于最短路径的算例研究及结果对比 | 第117-119页 |
6.5.1 最短路径算法 | 第117-118页 |
6.5.2 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果对比分析 | 第118-119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119-121页 |
结论 | 第121-1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5-13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33-135页 |
致谢 | 第135页 |